[本站讯]炎炎烈日炙烤着古老而又美丽的泉城济南,然而古老而又年轻的山大校园并没有因为高温酷暑而失去她的活力与精彩,相反她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从7月3日起,2006年山东大学暑期学校各教学项目全面展开,这是山大2004年以来第三次举办暑期学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暑期学校呈现出新的特色。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有了两年的成功经验,今年的暑期学校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在全面平衡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增加亮点。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暑期学校开设教学项目达180项,其中包括学术讲座64项、技能培训51项、社会实践31项、开放实验12项、国内外交流1项、双学位班或辅修班21项,内容涵盖了法学、外语、文学、经济、管理、化学、电气、机械、材料、药学、护理、土建、物理等几十个领域。
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为目的,各教学单位将面向全校或校外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或讲座;以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各教学单位将认真组织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体育、艺术、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技术培训;以丰富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各教学单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学生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涉足济南各大企业单位以及青岛、泰安、潍坊、临沂、济宁和山西等地;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为目的,学校通过开放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等方式,开办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的实验课;韩国交流访学经历等。
二、跨校读双学位,彰显山大特色
2006年暑期学校在保留往年精品教学项目的同时通过双学位班或辅修班实现跨校读双学位,彰显山大特色。在2006年暑期学校中,山大将开设外语、法学、新闻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16个专业的双学位班或辅修班,这些双学位班或辅修班在面向山大校内学生开放的同时还将面向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五所省属高校的学生开放。这是山大为配合山东省教育厅2006年提出的“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做好校际学分互认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的教育创新改革而实施的重要举措,以充分发挥山大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济南、服务山东、服务地方。
三、创新机制,保障运行
为保证暑期学校所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学校成立“暑期学校教学督导组”,组织8到10名专家对各单位的暑期教学进行检查,并将根据检查情况,在暑期学校结束后,评选出2006年的暑期学校精品教学项目给予表彰。并首次面向全校择优选拔学生记者组建暑期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对2006年山东大学暑期学校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四、放眼世界,接轨国际教育
四、放眼世界,接轨国际教育
暑期学校是国际上许多大学通行的做法,国外一般实行每年三学期学制,其中暑期多设为面向社会开放式课堂,校际互认学分。早在1871年哈佛大学已开办暑期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对社会开放,让来自美国各地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了解各著名院系以及一流的实验室……
山东大学放眼全球,努力接轨国际教育,继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两期暑期学校后,今年,山东大学继续按照“邀请海外名师、面向校外开放、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的指导思想,围绕“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工作目标,以学生为本,精心筹划组织了2006年山东大学暑期学校。暑期学校使各类活动的安排更有灵活性和弹性,充分缓解现有教室、教师等资源紧张和学生选课时间的矛盾,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是探索高教改革的一种趋势。]
【供稿单位:教务处 作者:王世龙 张莉明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