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小树林文化论坛:志愿服务 我们能走得更远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11月03日


    [本站讯]11月2日下午,山东大学第六十八期小树林论坛——“志愿服务,我们能走得更远……”在东校区小树林举行。担任本次论坛的嘉宾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孙爱军,“泉城义工”负责人、《济南时报》记者赵言民,燕山社区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穆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先进支教个人王震。
     论坛以一封来自山区孩子催人泪下的信拉开序幕。孩子质朴的语言、天真无邪的心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王震就此谈了他在贵州支教的经历,讲到了当地条件的艰苦,环境的落后,讲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还有他们在此经历的酸甜苦辣。来自远方大山的信息让每一个关注他们的人都感慨不已,大家纷纷把自己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光荣的志愿者。
     孙爱军在接下来的讲话中提到,目前在省里组织的志愿活动中,许多有热情与爱心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他介绍说支援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及向海外派遣志愿者等活动都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并且大学生在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他还在现场向同学们号召,希望在接下来将举行的海外志愿者招募活动中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
     接下来,来自各学院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简要介绍了他们各自所在组织的发展现状与特色活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民民在发言中说到,在刚结束的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活跃着大批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展现了山大学子的风采,成为“挑战杯”竞赛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济南市燕山街道办事处穆荣则从志愿服务接受方的角度,向观众们讲述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志愿者们长期对该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的情况。她说,文学院志愿者用心实践着服务宗旨,表现出吃苦奉献的精神,社区居民从他们的服务中感受着爱,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爱拉近了志愿者与居民的距离。
     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阳光,更多的时候还有许多挫折与问题。“泉城义工”负责人、《济南时报》记者赵言民讲到,我们必须改变大多数人心中“志愿者就是打扫卫生”的印象,“泉城义工”成立一年多来,经过多次的志愿服务实践,建立了成熟的机制,它已经成为济南市志愿服务的一个品牌,并得到了国家级的嘉奖。赵言民同样希望更多的学子参与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的开展增光添彩。同时大家还就大学生志愿服务资金来源、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志愿组织间的相互交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积极献计献策,力争使志愿服务走得更远。
    活动的最后,按照惯例,嘉宾们用一句话结束本期小树林论坛,伴随着悠扬的《志愿者之歌》,一句句激情洋溢的话在小树林上空回荡。“有黑暗的地方,有眼泪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有需要支持的地方,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就会及时出现。”但愿我们志愿服务的明天会如嘉宾们所期望的一样,永远充满阳光和希望。
    团省委学校部,山东大学团委、文学院有关负责人,青志协、文学院、经济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外语学院等志愿者组织的代表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  |  | 
 |  |   
]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文/姜群姿 图/安国瑞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