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8日,山东大学赴同济大学的45名同学结合去上海两个多月的访学经历,饱含真情地给展涛校长写了一封信,就访学生活作了汇报,并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之情和对“第二校园经历”的真切感悟。
同学们在信中说,自9月9日入住同济大学以来,大家的访学生活已经开始有两个月了。两个月的时间虽不是很长,但对于山大访学团的45位成员来讲,却是一段百感交集的心路历程。
挥别母校的酸涩,步入陌生校园的忐忑,对昔时朋友的怀念,会面新同学的喜悦……一天天的生活,一天天的熟悉,一天天的融入,两个月的时光,同学们从一个完全陌生的群体融成了同济校园中的一道风景。
作为同济大学的第一批交流生,两校的领导、老师给予了高度关注和亲切关怀。校园卡、银行卡的办理,住宿的安排,选课的协调……一系列烦琐的环节,在山大和同济大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很快得到了解决,使得大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并且,新同学的热情和访学团成员内部的互助,都让大家有了归属感,很快就适应了环境,生活和学习都步入了轨道。为了方便两个校区的访学同学及时交流,以团结互助的形式携手走好一年的访学生活,在学期开始,同学们成立了“山大同舟访学生联谊会”,并在同济大学两个校区分设会长。
有了学校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大家心里曾经的忐忑都消除了,除了正常的学习,大家或自发、或有组织地参与了很多活动,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经历和生活,也让“山东大学交流生”的良好形象在同济大学迅速树立起来。
在课堂上,同学们用认真的态度和优异的表现演绎了山大的严谨学风;在课后,同学们用真诚的心态和爽朗的个性,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与更融洽的环境;在同济百优工程面试场上,同济用自信的微笑和洒脱的语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认识了山大的风采;在学校晚会的舞台上,同学们用充沛的感情和真挚的语句,留给同济师生更多震撼。
许多看似平常的活动,却因为同学们身份的不同而有了别一番的体会与滋味。当《齐鲁情,同济缘》的朗诵响起,心中的感动让一群原本并不熟悉的访学成员紧紧靠在一起,有了家的归依;当组织参观并留影时,手中的校旗和自己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分量陡增;当同学们以团队形式参加面试和培训时,彼此成为信任的依靠和勇气的支撑,家人的意味分外浓厚……
细细回想这两个月的光阴,许多滋味涌上心头,有一种感觉分外明确,那就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和“山东大学”联系在一起,自我介绍时,第一句也总是自豪地脱口而出“我是山东大学的”,与人交流或者做事情,也总是不自觉地会提醒自己要树立山大的形象,对母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今朝分外鲜明。虽然同学们现在不在山东大学,但“山东大学”已深深地烙在了同学们的生活中,每一天、每一段经历都因她而明亮。
最后同学们说,感谢母校给了这次交流的机会,使大家得以经历更多,感受更深,也收获更多,相信山大全体访学生一定会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山大校训,弘扬“山之魂,海之韵”的山大文化,牢记山大人“刚毅厚重、朴实无华”的精神,使山大这个名字在全国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