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6日下午,先生之风—-“世纪回响”之纪念萧涤非先生百年诞辰小树林文化论坛在山东大学东校区大学生俱乐部举行。
杭州师范学院潘惠慧教授、漳州师范学院原院长林继中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董治安教授、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刘培平做客“小树林”,与大家一起畅谈“先生之风”。本次论坛由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杨莹主持。
董治安先生认真地回忆了和萧先生的接触。他说50年代的山大中文系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文学史又是其中的名牌科和主干科,当时中文系有“四大金刚”的说法,萧先生就名列其间。当时校园里到处流传着这样一件事,说萧先生讲课把中文系一半的学生都讲哭了。
提起先生,潘惠慧教授动情地说起了自己第一次与先生接触的情景,自己作为一名由外校考入山大的研究生得到了先生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一晃43年就过去了,当时见萧先生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回忆起来仍感万分激动和感慨。
说起对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林继中教授说自己在山大师从先生学习算起来大约只有两年多,和先生接触也并不是很多,但是自毕业一直到现在,可以说对先生的了解一直在增加,正所谓“高山仰止”,虽然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在精神上却离我们近了,我们也越来越理解他的苦心。先生为人严肃认真,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如果学生们说一句不认真的话,自己都会觉得愧疚。他爱憎分明,往往对事不对人,对同事和学生都十分关爱,但是这种关爱不是体现在语言上,而是融化在日常的行动中,高龄的先生为同学批改论文往往熬到深夜,最后只在身上搭一条毛毯就睡着了。林教授说也许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渗透,自己潜意识中一直对北方文化有一种认同感,这也许正体现了名师身上的人格魅力。
虽没有与先生进行过正面接触,刘培平说他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先生的事迹也足以让自己深深震撼。从30年代到90年代,山东大学历经的三次辉煌先生都亲身经历和见证过。先生热爱山大,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大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他都没有离开。先生治学严谨、认真,从档案中可以看出,他的读书笔记做得很仔细,课本边的批注做得密密麻麻。刘培平说先生的这些精神一直深刻的鞭策着自己,鼓励着自己,要把山大的优良传统和学风一代代传下去。
本期小树林文化论坛从学术、生活等方面深情地缅怀了萧涤非先生,通过回顾萧涤非先生的传奇人生和非凡业绩,展示了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使后辈学子深受教育和启发。]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文/姜群姿 图/安国瑞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