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大人文纵横:校友陈祖美回忆萧涤非先生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6年11月25日

[本站讯]今年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先贤,砥砺后学,山东大学特别推出了“《世纪回响》--山大知名人物系列纪念活动”之纪念萧涤非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11月24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大学校友陈祖美走进山东大学“人文纵横”论坛,给山大学子讲述了一代大师萧涤非先生严格的治学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后辈不遗余力的提携以及文体双赢的传奇人生。
    在回忆萧先生的时候,陈祖美对萧先生的敬重让大家深为感动。陈祖美谦虚地说自己其实没有条件来讲萧先生,因为萧先生那时候已经是一代大师,普通的学生与萧先生接触并不是很多。自己当年跟随陆侃如先生学习《文心雕龙》,只是后来负责唐宋文学的编辑工作时才与萧先生的专业比较接近。她说:“谈及萧先生的风范,也只是一些零零碎碎。因为是往事,故称为小‘识’,是指记忆中的萧先生风范。”
    经历与名字不谋而合,是文化史上非常有趣的一种现象。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往往隐藏着许多人一生的经历,与个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某种关联。陈祖美这样评价萧先生治学的严谨和高尚的人品,“涤荡是非,名副其实。”萧先生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大的是是非非,而每次萧先生总是起着“涤非”的角色。“韩柳文章李杜诗”,萧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杜甫专家,尤其对隋唐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萧先生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并没有特别的褒贬,而是认为他们各有长处。陈祖美说:“对萧先生的尊敬,不但体现在其学问,而且体现在其人格精神的独立。”
    萧先生对后学的提携,同样让学子感动。陈祖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了这样一件事情。1982年萧先生担任唐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第一届研究会在西安召开。在萧老儿子的引荐下,陈祖美向萧先生询问了很多关于文学研究方向的问题。当时80年代鉴赏文章兴起,许多人认为鉴赏类文章没有学术价值,评职称的时候也不计算工作量。那时候编辑的工作量很大,业余的创作不可能是长篇大论,陈祖美也尝试着写过很多的鉴赏类文章。萧先生当时对陈祖美的想法很支持。后来陈祖美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关于李清照诗歌研究的新解,山东大学回信称“这篇文章是关于李清照诗歌研究真正的新解。”信虽然不是萧先生亲自所写,但给了陈祖美很大的创作信心。陈祖美说:“自己后来能用鉴赏的笔法来写许多东西,如果说还有点成就的话,与萧先生及时雨一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萧先生不仅鼓励后学,而且身体力行。90年代初,山东大学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萧先生不仅编辑鉴赏类文章,而且亲自写了杜甫的《登高》和《石壕吏》的鉴赏文章。在萧先生的带领下,鉴赏类文学得以壮大和成长起来。
    大师的生活也充满着情趣。陈祖美回忆,在文学研究所工作的时候,余冠英先生谈到萧先生和余先生不仅是很好的朋友,还是一个足球队的队员。萧先生那时候是足球队的队长。因为热爱运动,萧先生身体非常好。
    萧先生执教60余载,一生桃李遍天下,高足四享,深受人们的敬重。萧先生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博士生,并接受国家教委安排,指导美国高级进修生。萧先生有一个洋弟子,现在耶鲁大学教书,汉语名叫车淑山。萧先生的博士生还有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以及漳州师范学院原院长林继中教授等许多国家栋梁之材。
    萧先生留给山大的财富是永恒的,在珍惜这种精神财富的同时,继承先贤之绝学、发扬优良传统,这是我们今天纪念先生的最好方式。]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文/谭琦 图/安国瑞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