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月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山东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山东大学马春元、董勇、徐夕仁、赵旭东、高继慧、王文龙共同完成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由张运院士等与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发明提出了一种燃煤烟气脱硫新工艺及大型流化床气固反应装置。该发明的关键技术有:(1)提出了由塔内、外两级分离系统组成的内、外双循环脱硫工艺,集成内循环的脱硫塔主体与外分离循环系统组成的双循环流化床工艺的"П"型布置的吸收反应系统。(2)研究开发了旋/直复合流化、双速分段流化新方法,强化反应器内物料内循环,保障了烟气循环流化床流化的稳定性和均匀性。(3)研制了带浓缩入口的下排气旋风分离器作为脱硫工艺的外置分离器,实现了大型旋风分离器在高脱硫灰浓度条件下的低阻高效分离,解决了大型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低的问题。(4)提出了通过改变流化面积或旋/直流化风量比例进行负荷调节,实现了锅炉机组负荷变动下配套脱硫工艺的稳定运行。并研发了核心计算设计软件,开发了脱硫灰用作硫铝酸盐水泥新工艺。
该发明的技术经济指标为:钙硫比1.2~1.5,脱硫效率大于90%,脱硫装置阻力约1200Pa。该技术适用于15MW~300MW锅炉机组烟气脱硫。实施该技术的机组达到2126MW,新增产值3.75亿元,累计减排SO2约11万吨。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企业签定技术合同金额达2.4亿元,为促进山东生态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对二氧化硫治理步伐的加快,本技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马春元,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山东省环保局技术顾问,山东省环保产业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基金评议专家,国家及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励环保评定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被定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2层次,2005年当选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4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20项;授予2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科技处 可持续发展中心 作者:白向忠 庞维荣 董勇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