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1日下午,第21期“恰同学少年”第二场在东校区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举行。2007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主任相里斌教授做客“恰同学少年”,校长展涛出席论坛。
相里斌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担任“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有效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指挥,是国家高技术863计划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98年1月,相里斌以在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工作中,他勇挑重担,创新体制,组织出台了西安光机所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精简机关、完善制度。同时,紧密围绕科学院学科布局要求,对创新目标进行凝练和提升,强化优势学科,培育新的生长点,部署重大创新项目。经过不懈地努力,科研经费连年攀升,大大增强了西安光机所对人才的吸引力。
出于对山大学子朴实学风的欣赏,相里斌教授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山大参加“恰同学少年” 论坛,为同学们讲述他科研、管理的成功经验。科研工作是艰辛的,相里斌几乎没休过“双休日”,他白天8小时完成所长的职责,带领团队改革创新,晚上和周末则见缝插针,投身学术科研领域。赴欧洲培训,还要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画图,用15天时间完成一项成果。对高负荷的工作相里斌并不抱怨,他说:“我更愿意享受做科研的生活,当你真正做到深处,如痴如狂,成功后是一种本能的欣喜和兴奋,是一种幸福感;管理上的成就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使然,是大家共发展的愿望。”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他以影响力和团队文化建设改革团队,带动团队的发展,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西安光机所的“红蓝所徽”、“日月光华 协力精进”的形象识别系统对光学所可持续发展、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作了很好的阐释。科研中,他注重创新,他说,作为一位工程技术研究者,要想在科研上有创新要做到两点——强烈的市场创新需求和足够的科研知识积累。论坛上,相里斌教授还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光谱成像的技术,学生们就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相里斌研究方向的交叉领域提问,相里斌教授一一作了回答并称赞山大学子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朴实的学风。论坛让同学们充分领略了相里斌教授执著钻研科学的精神和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