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东大学召开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7年05月21日


    [本站讯]5月18日山东大学召开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旨在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校长展涛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杨新育作了题为“国家公派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和与高校相关的各类项目,并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浙江大学副校长来茂德教授、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俊忠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推进机制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和“我们怎样理解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演讲,介绍了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两所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的改革理念和经验做法,为山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也使全体与会人员深受启发和教益。
    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陈炎对山大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介绍了目前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
    山东大学正在实施“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个学生”,即个性化培养。“两个导师”,即导师加合作导师,合作导师包括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导师、国内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导师、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导师。“三种经历”,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据统计,2006年山东大学参加海外学习的研究生达156人,2007年山东大学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关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即将派出120余名博士生赴国外进行中外联合培养,并继续设立“山东大学研究生海外留学基金”,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在研究生第二校园经历方面,山东大学目前已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厦门大学等17所院校签署研究生访学协议,今后学校将设立“山东大学研究生国内访学基金”和“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奖学金”,鼓励优秀研究生赴国内名校访学。今年学校出台了《山东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计划每年新建10个左右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增强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是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完善注重科学研究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实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山东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原则是,学生增加收入,学校扩大投入,导师适度分担,多渠道筹措经费。改革将以统筹和优化配置现有资源为切入点,按学科分类管理,合理制定不同学科(工科、理科和医科、数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导师配套经费投入标准,进一步扩大导师在招生、培养中的自主权,构建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加大对研究生的奖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进一步理顺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挥科学研究的主导作用,强化导师责任,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展涛在总结讲话中说,4位报告者演讲的丰富内容和崭新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学校推进改革的信心。在研究生培养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使更多的学生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对于管理者、导师和学生来说,压力与责任并存,要更加强调三种经历,团队精神,国内外合作,承担社会责任,要自觉接受挑战,勇于改革探索,不断实现超越。
    校党委副书记方宏建、副校长娄红祥,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全校各学院、科研单位负责人,各临床医院负责人,各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导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威海分校设立了分会场,并通过“山大视点”网上视频向全校进行了直播。  |   ]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程翠玉 图/马永军    责任编辑: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