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大59项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和省科技奖励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7年06月22日


    [本站讯]6月21日上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在济南南郊宾馆隆重召开。山东大学59项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和山东省科技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在获得的57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9项。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马春元教授等完成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由张运院士等与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命科学学院夏光敏教授等完成的“小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机制及杂种遗传和基因组研究” 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电气工程学院刘玉田教授等完成的“电力系统广域智能紧急控制方法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马春元教授、夏光敏教授和刘玉田教授参加了会议并领取了获奖证书。
    科技部部长万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书记李建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军民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副书记赵春兰主持。
    马春元教授等完成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该发明提出了一种燃煤烟气脱硫新工艺及大型流化床气固反应装置,适用于15MW~300MW锅炉机组烟气脱硫。实施该技术的机组达到2126MW,新增产值3.75亿元,累计减排SO2约11万吨。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企业签定技术合同金额达2.4亿元,为促进山东生态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我国对二氧化硫治理步伐的加快,本技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夏光敏教授等完成的“小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机制及杂种遗传和基因组研究”对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极强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已经发表在国际植物生物学、遗传育种、细胞遗传学等本领域主流SCI源刊物上45篇,其它核心期刊70多篇,被他引200多次;研究成果阐述了染色体小片段转移的机制和杂种的核/质关系;研究了杂种及后代的遗传及基因组和优质、耐盐的功能基因组,证明外源基因的渐渗可创建优质新基因等。该项目研究还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4次被邀请编入国际专著,2次被邀请编入高教出版社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教材。
    刘玉田教授等完成的“电力系统广域智能紧急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被众多电力系统研究者所引用或参考,并应用于山东电网,特别是针对山东电网的计算研究结果,包括如何布点设计广域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改进预防控制和紧急控制措施等,对于提高山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防止稳定性破坏事故,减少停电频率、时间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  \  \ 
 \   ]

【供稿单位:科技处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周敬馨 图/马永军    责任编辑: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