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今年暑期,山东大学在总结多年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岗位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通过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上岗——体验——就业”的新路子,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实现就业一条龙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组织运行机制,改善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在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岗位体验进槐荫”实践活动以“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为主题,以岗位体验为中心,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春风团校”义务辅导班、社区志愿服务、弱势群体帮扶等,涵盖了槐荫区13个街道、办事处,29个社区,5个企业五大类别共300个岗位。在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绿园社区居委会“社区事务岗”干了10天的房玉娜同学谈起她的感受时说,在居委会工作与百姓面对面,才知道干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岗位体验的经历给了我们一颗踏实、平凡的心。
机械工程学院赴五征集团科技服务团以学习、考察、实地操作、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企业内部,适时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等方案,以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同时又将所学专业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智力支持。机械学院从2006年起,每年暑期都有20余名学生到山东五征集团进行“岗位体验”,校企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建关系,企业为40余名学生设立定向奖学金,两年内已有30多名学生在五征集团就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奔赴临沂临沭常林集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技服务社会岗位体验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为临沂革命老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也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了解老区、接触企业的平台,鼓励毕业生到急需机械、锻压、铸造、焊接、热处理等方面人才的革命老区服务创业,为革命老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生“四位一体”组合的济南重工集团科技服务队则深入重工集团各主要分厂进行观摩学习,并进行了实习心得交流,他们积极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解答难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更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岗位体验类实践活动充实了社会实践以往单一的服务主题,改变了过去社会实践给人“走走看看”的印象,更加符合当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望,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和积极响应。今年,在学校和各学院组织的590支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中,包含岗位体验实践内容的就有62支,占实践团队总数的10%。另据初步统计,还有近6000名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或就业意向城市分散参加“岗位体验”实践类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不长的时间,在机关管理服务、事业单位管理服务、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企业生产管理与营销、“新农村建设”助理、新闻采编、银行储蓄及资本运营等具体但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上,从事一种或一类工作,严格规范的履行一项岗位职责,体验求职之难,体验基层之苦,体验责任之重,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使学生学习了解了基本的社会规范,实践效果显著。“当平时学到的书本知识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我不禁感到兴奋,当在一个岗位的体验慢慢深入时,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也就越来越强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的马剑同学谈起自己在华夏银行济南分行的岗位体验经历,感慨颇多。
此外,山大在部分学院试点推行了“三加一”的就业导向社会实践模式,即一个体验实践岗位、一个假期的岗位体验、一种可以选择的就业意向,外加签订一份双向选择的就业意向书或“订单式”培养协议。同时,山大还启动了大学生岗位体验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前不久,山大在济南市槐荫区建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基地建立后,山东大学将不定期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到槐荫区开展岗位体验实践活动,寒暑期则集中组织约300名学生到槐荫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居民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以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服务,基层社区管理与服务,企业生产管理与营销,“新农村建设”助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体验”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