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自7月9日开课以来,山东大学暑期学校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双学位/辅修班、开放实验、国内外交流六大板块教学项目紧紧围绕“邀请海外名师、面向校外开放、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 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和辐射效应;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断充实项目的内容,拓宽知识范围,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创造性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精品化”和“创新型”特色。
推出特色教学精品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经过连续多年举办暑期学校,山东大学已培育了一批暑期学校精品教学项目,这些精品教学项目在山东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已逐渐成为山东大学暑期学校的品牌项目。今年的暑期学校,继续坚持教学项目的精品化特色,除了继续加强原来暑期学校精品教学项目的建设外,还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和支持学院和教师在暑期学校教学中按照科学性、先进性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
名师授课,让学生感受大家风范,仍是今年暑期学校的特点。在文学院开设的新闻学双学位班上,博士生导师黄万华教授等将为学生讲授现当代文学等课程。傅有德教授、Avrum Ehrlich教授与来自南京大学的徐新教授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Yomtov Assis教授等一起为参加第二届犹太研究暑期学校的学生们举办学术讲座,中外学者的不同风采交相辉映,让学生们大呼过瘾。
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学术品牌,是今年暑期学校精品化特色的重要体现。法学院法学系列讲座自暑期学校举办以来年年举办,每年均被评为精品教学项目,已成为暑期学校的一个品牌项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法学院各研究领域的法学学者轮番登上讲台,为学生讲述各个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师生共同讨论,彼此切磋,或平实或深刻或激越,智慧的火花不时迸发,新的思想从中诞生。今年暑期学校,牟宪魁、王笑冰、李道军等先后主讲的“民法总论若干问题探悉”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人权法的几个一般问题”等法学学术讲座深受欢迎。此外,面向山东省内部分高校开放的双学位班由于所开设专业均是社会发展急需专业而备受学生关注,今年是开办的第二年,良好的教学资源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其品牌效应初显。
致力于高教改革 探索教学创新
山东大学暑期学校是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开放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探索高教改革选择的新路径,致力于高教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等山东大学在教学上的一系列创新型举措都在暑期学校这个大平台得到体现。
寓教于乐,注重体验式教学。在陶艺制作培训课上,老师讲解陶艺概况及加工工艺的时间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炼泥、索陶、制作作品,同学们充分运用想象力,亲自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而佛教文化暑期学校则让同学们到聊城阿城镇海会寺进行一周的佛教生活体验,包括接受佛门仪轨、吃普茶、参加达摩祖师思想座谈等活动,以真切体验禅修生活、了解佛教文化。
以研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电子设计竞赛暑期培训班上,即将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们亲自动手研究各种单元电子电路、PCB电路板、单片机系统软硬件等,设计制作并调试检测和控制系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拓展。机器人综合实验则让同学们亲身接触参加历届全国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开动脑筋,认真钻研,并鼓励动手制作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典型建模方法与案例系列讲座、C/C++程序设计等教学项目也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