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14日至15日,山东大学2007级万余名新生陆续报到。本站记者在两天内分别前往六个校园迎新现场,火车站、汽车站等迎新接站处,零距离倾听报到新生和家长们的心声,用相机拍下一幕幕动人场面和精彩瞬间,见证了这所百年名校如何用热情迎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新学子。
山大今年的迎新工作更加细致周到,处处彰显人文关怀。到火车站、汽车站甚至飞机场接站的志愿者们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第一时间让刚下车的新生看到山大同学的身影。在车站,记者看到不少身着统一制服的山大学生志愿者正举着“山东大学学生接站处”的牌子,在出站口迎接新同学。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来自宁夏的新生家长,他告诉记者:一出火车站就能看到前来接站的山大学生,在他们领路、搬运行李、送我们上车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下,我们的旅途劳顿之苦顿时减去了不少。在去往南新区的路上,一位经济学院的新生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前来接站的学长们的热情服务,让我觉得很温馨,心里暖暖的,使我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让新生刚离开家,又马上找到家的感觉,山大迎新志愿者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山大校园里,记者看到,哪里有新生,哪里就有迎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身披统一绶带,在迎新大潮中,一顶顶“小红帽”穿梭在人群中,用真诚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活跃在迎新现场的各个角落,为新生、家长排忧解难、送去温馨服务,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也成为了校园内亮丽的风景。在东校区新校小树林迎新现场,记者采访了文学院的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虽然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到达学校时间分散,而且大多数在夜间,可是大家仍然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在朦胧的夜色里为新同学搬运行李、引导报到。“山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现在把当年学兄学姐们给予我们的无私帮助再传递给新来的学弟学妹们,就是要把山大学生友爱、互助的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绿色通道排忧解难,新生、家长满意欣慰。在2007年迎新工作中,山大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让学生安心入学。今年,山东大学拨出了10万元专款用于开辟绿色通道,为2007级新生排忧解难。负责“绿色通道”的学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入学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生仍占一定比例,有的还相当困难,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学习用品,同时发放生活补助费,确保他们顺利入学。“有困难找学生会”、“山东大学学生会欢迎你”这两句标语可能是迎新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而实际上校学生会的同学们也确实在迎新期间实践着温馨服务的理念,为新生和家长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在“迎新咨询处”,学生会的同学们耐心为家长们解疑答惑;在专门设立的家长休息区,学生会同学们早已备好了板凳、饮用水,为经历旅途疲惫的新生和家长提供服务。“一条龙”式的服务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一位校学生会的同学告诉记者:“一切的努力只希望让新生和家长们明白,在山大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在南新区迎新接待处,信息学院、经济学院、控制学院、能动学院、土建学院等各俱特色的迎新举措让记者眼前一亮。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能动学院推出了别具新意的迎新服务项目,如安排校园导游带领家长参观校园,新生和家长合影留念,发放家长意见反馈表等,2006级同学自发组织的迎新志愿者队伍,身着迎新队服,尤其引人瞩目。
走进山大,新生憧憬梦想,家长寄予希望。文学院来自浙江的何蕾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向往北国的大气,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拥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百年山大,刚到山大就被校园里高大挺拔的苍天大树深深吸引了,山东人的豪爽和朴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山大更是处处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她希望自己在山大的四年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生命学院新生赵雅琦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校后志愿者服务热情周到,各项手续办理及时顺利,山大的迎新工作让家长们非常满意。同时她希望女儿能在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以大学为起点,成就自己的理想。
“我们向往大海,因为大海能纳百川。我们敬仰高山,登高望远才知地阔天宽……”当熟悉的歌声在校园里一遍遍响起,当阳光般的笑容在新生和家长们的脸上灿烂,当青春开始在百年学府馥郁,我们牢记大学的开始与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紧密相连,而未来则因为这些变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