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教育田野的守望者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8年02月20日


    [本站讯]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岗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赵莹老师却以真诚的服务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她时时以服务师生为己任,兢兢业业地在教学管理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始终视工作为自己的第一要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守望着教育事业这片沃土。
    立足本职 无私奉献
    哲社学院240名在校研究生,一直以来只有赵莹这一名研究生教学秘书。她不仅要做好在校学生和相关教师的服务工作,还要做好校外高校教师班、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等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她都要提前上班,对有课的老师一一提醒,对有课的学生,一个班一个班地通知督促,以确保师生们都能够按时上课。开学第一天,她总是提前到达教室,查看师生到位、课堂教学秩序、教室和多功能教室的使用等情况。学期结束后,她不忘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提醒教师在网上录入成绩,帮助不习惯网上录入成绩的教师进行成绩的填报工作。成绩录入完毕后,她还要对相关信息逐一核对,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
    面对哲社学院有近一半的博士研究生是在职攻读这种情况,赵莹在每次排课前都反复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协调各种情况,力求做到既能满足教师的要求,又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她还经常深入教师、学生和课堂中,了解和掌握教学信息,及时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事务。哲社学院的高校教师班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学生几乎都在外地工作,为了每一位在职的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最新通知,赵莹在给他们发邮件的同时还给他们打电话提醒,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得到通知。为了解决在职学生的工学矛盾,赵莹还将他们的上课和答辩时间安排在节假日进行,自己则与相关导师一起牺牲休息时间前来加班。她这种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
    2006年,为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对外宣传工作,学校要求建立研究生教育网站。赵莹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收集信息,起草相关材料,为哲社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站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哲社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平台。在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赵莹除了要做好事务性工作外,还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回答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咨询,她亲切和蔼的声音和准确到位的答复给咨询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一位博士生所说:“我因报考博士,咨询了十几个重点高校的招生部门,赵莹老师的解答是最耐心、最亲切的,让人听起来心里暖洋洋的,还未跨入山东大学的校门就对山东大学留下了美好印象”。
    热情服务 真诚助人
    赵莹是一个温柔、和蔼、可亲的人,她将这种性格很好地融入到工作中,热情、主动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近几年,哲社学院有多名教师出国学习,这期间恰逢学校组织评选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的工作,为了不耽误出国学习的教师申请任职资格,赵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将学校通知传达给每位教师,然后帮助他们组织相关材料报送学校,保证了出国老师申请硕士生、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的顺利完成。
    哲社学院没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赵莹在很大程度上协助分管副书记承担了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学生有什么要求,她总是热情相助,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充满了关怀与爱护。为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赵莹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为他们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当她得知一位同学的胃不太好时,她就上网搜集了很多关于胃病调养之类的资料给这位同学看,还多次提醒该同学要以健康为重,让这位同学很受感动。二十多年来,赵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求别人的感激与回报,这种不计回报、只讲付出的高尚美德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经常写贺卡、打电话过来,感谢赵莹老师在他们上学期间给予的无私帮助。
    舍小家 顾大家
    工作中,赵莹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热情服务、全力以赴,她自己家庭的情况却鲜为人知。赵莹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学习紧张的孩子,丈夫又时常出差在外,体弱多病的父母也需要经常上医院看病。赵莹平时工作繁忙,业余时间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年迈的双亲,她只好请保姆代自己照顾老人。
    在2005年哲社学院承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两岸三地文史哲专题会议期间,为了做好会务工作,赵莹不辞辛苦,天天加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当时赵莹的爱人正在外地攻读博士学位,儿子又面临高考,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这时候急需妈妈的关心与照顾,但是由于会议的后勤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成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赵莹那段时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会议上,天天围着会议转,孩子生病也来不及带到医院看。结果小病拖成了大病,孩子在上课时实在支撑不住了,才不得不由其班主任老师及同学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而赵莹却一直在会上忙碌到工作结束才匆匆赶到医院照顾儿子。第二天上午,她把孩子安排好后又匆匆赶回了工作岗位。最后,孩子忍不住了,对妈妈发泄了积压很久的不满之情,哭着说:“哪有你这样的妈妈啊?我还是不是你的儿子啊?你心里到底有没有我?”在外地的丈夫得知儿子生病住院的消息匆匆赶回,却见妻子还在为工作奔波,无暇照顾孩子,也忍不住发了脾气,责备妻子:“你还要不要家了?”面对孩子的哭诉、家人的埋怨,赵莹老师满怀愧疚之情。
    工作和家事,赵莹永远把工作排在第一位,其实,她一直是在家人的深切理解和大力支持下工作的,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工作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她所负责工作才协调有序,再苦再累她都没有任何怨言。每当看到一项项任务在自己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时,她的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这种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赢得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被学校授予“山东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年度考核连年被全院教职员工评为优秀。
    终身学习 与时俱进
    为了适应研究生教学信息化管理,赵莹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相关计算机技术。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并且建立了各年级研究生电子通讯录,及时将学校、学院通知发到学生个人电子信箱里,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赵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内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积极从事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撰写的论文《高校院级教学管理工作刍议》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对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思考》获得山东大学党委研工部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多年来,赵莹始终秉承做好本职工作,争创最佳业绩的坚定信念,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忠实履行着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哲社学院     作者:王莉莉 周丽娜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