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学生志愿者归来谈感受:有需要即投入工作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8年05月28日


    [本站讯]5月27日,山东大学随山东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赴川进行抗震救灾的6名学生志愿者平安返校。在为期12天的医疗救助工作中,6名志愿者积极配合各医疗服务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其中包括运送伤员,建立社区医疗点,发放药品,实施消毒、包扎等常规救治,发放救灾宣传材料等。据统计,6名志愿者在灾区共实施医疗救助千余名伤病员。
    回顾在灾区的点点滴滴,6名志愿者提到,“有需要即投入工作”是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她们在灾区随时准备进危楼,走访社区,了解居民受伤情况。志愿者赵银霞介绍说,有很多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的房子,坚持住在里面,为了解室内居民的受伤情况和所需药物情况,我们需要穿过一栋栋危房进入居民区,了解居民受伤情况并给他们带去药物和治疗技术。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志愿者们说,我们就像是“敢死队”,已经顾不上危险了,深入农村,下乡治病送药,弥补医疗救助薄弱环节。凌吉英同学提到,很多偏僻的农村由于受灾状况不是很严重,而往往成为医疗救助较薄弱的地方,所以我们在请示领导后就主动深入农村送药治病。5月20日,我们进入安县光明村和玉泉乡的曙光村、涌泉村和桂花村,共救治304人,并发放救灾宣传材料500份。
    短短十二天时间里,志愿者在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别人,却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别人的行为所感动。当被问及最深刻的感受时,大家有种不言而喻的默契,那就是“抗震救灾,全国人民心连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物资被源源不断输入,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地的出租车都成了自愿的“救灾车”……志愿者与灾区人民互相关心与爱护。志愿者回忆说,很多次去村里给村民送药治病,村民都会提前为我们挂起横幅,摆好桌子,而且专门为志愿者们烧热水、冲泡面。很多孩子的举动都令志愿者震撼,当赵银霞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用木棍搭小房子的时候,就问他为什么做这些小屋子,那个孩子的回答让她落泪了,他说:“我要为警察叔叔、为阿姨搭建小屋,因为你们太累了……”
    劫后重生,最可贵的就是生命。在参加医疗救助的12个日夜里,发生过多次余震,有的高达6—7级,每当经受暴雨、强风的袭击,听到一遍又一遍的警戒广播,大家都揪紧了心,但都彼此握着队友的手,互相鼓励。 谈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感受,6位志愿者感触很深,她们表示,这次经历使她们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同胞情的伟大。]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贾慧敏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