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大抗震救灾大型报告会第二三场报告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8年06月14日


    [本站讯]6月13日下午、晚上,“众志成城,共渡危难——山东大学抗震救灾医疗救护工作报告会”第二、三场报告先后在南新区讲学堂102教室、西校区综合楼二层报告厅举行。六位报告团成员结合各自经历和工作分别作了抗震救灾事迹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李建军主持报告会并讲话。南新区、西校区的有关学院师生听取了报告。
    会上,牛军、孔令华、王书会、岳超敏、曹箐箐、王成伟等6名报告团成员分别讲述了山东省第一、二批赴四川应急救援医疗队队员在前线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山东省接收的首批四川灾区伤病员在山大第二医院救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学生志愿者在抗震救灾前线所经受的磨炼等。这些使在座师生再次感受了发生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真实感人故事,真切感悟到医护人员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的生动场景,同时展示了山大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李建军在讲话中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山东大学心系灾区,同全国一道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学校党政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及时组织动员师生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关注来自地震灾区的在校学生,向灾区迅速派出了医疗急救队和学生志愿者,收治了首批来山东救治的灾区伤员,“黄丝带”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山大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深厚的民族爱同胞情。我们和灾区人民心连心、肩并肩、同呼吸、共命运。在抗震救灾中,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支援灾区的举动,是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主人翁意识的高扬,是民族精神的凝聚。这种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珍惜生命、和衷共济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历时较长,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山东大学专家学者众多,应该在国家需要和灾区重建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行动起来为灾区同胞做更多的事情。李建军最后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管理干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广大学生刻苦学习、提高本领,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和社会竞争力,立志报效祖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富强做出的最为实在的贡献。
    “众志成城,共渡危难——山东大学抗震救灾医疗救护工作报告会”在山东大学广大师生中反响热烈,他们或在现场或通过网上直播听取了报告。老师们普遍反映,听了报告后更加直接感受到了在抗震救灾一线发生的真实感人故事,真切感悟到医护人员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的生动场景,体验了山大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报告团六位成员的事迹介绍,令人感动,令人震撼,令人振奋。这些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山大人的可贵精神和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要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并为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经济学院2004级本科生李艺铭、管理学院2007级本科生陈静、生命学院2007级本科生刘方、电气学院2007级本科生隋永宝、材料学院2007级本科生符冕等表示,报告会既催人泪下又催人奋进,可以用“感动、感激、感恩”三个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震撼。山东大学医疗救护队员和志愿者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山大人,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同时我们也将牢记作为一名山大人所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各类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示我们这一代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金亚楠、李燕,护理学院2006级英护班学生田庆秀,公卫学院2006级本科生邵晓颖,药学院2007级本科生陈瑀璇等也表示,这些从灾区一线归来的勇士们饱含深情的讲述和刻骨铭心的经历令人震撼,使我们更真实地体会到了山大人身上的特殊品质,那就是爱心和责任感。作为普通大学生,我们虽无法像志愿者们一样,走上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但我们仍可以从自身做起,发挥我们的专业优势,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灾区重建贡献绵薄之力。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祖国未来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  \  \ 
 \   ]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马永军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