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第105期小树林文化论坛“我们和灾区人民在一起”第二场在东校区老校举行,校长展涛出席论坛并讲话。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山东大学首批赴四川地震灾区医疗急救队队长、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邵明举,医疗急救队队员、第二医院骨外科护师孙燕,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刘倩倩,“黄丝带”志愿服务队驻济南中心医院辅导教师、电气学院学工办主任任娃,山东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抗震救灾服务队队员、护理学院2003级学生李婷婷,首批“黄丝带”志愿者、外国语学院2007级学生周荆等作为嘉宾。这些嘉宾分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感受。邵明举和孙燕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一早就接到任务赶赴前线。抵达灾区后,他们不顾身体的疲惫、余震的危险和条件的艰苦,立刻展开救援工作。从都江堰到绵阳再到平武,他们用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医疗设备和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医治伤员。李婷婷作为护理学院的学生,与同伴们一道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救助伤员的重担。她们深入到社区和村庄送医送药,利用自己所学护理伤员,受到当地居民好评。任娃作为“黄丝带”志愿者的带队老师,高度评价了志愿者们对来济治疗的伤员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帮助。她看到了羌族小伙子心情的平复,看到了孤寡老大爷对关怀的回应,看到了伤员夫妻感情的修复,更看到了这些笑容背后志愿者忘我的奉献和无私的关怀。周荆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一对一服务中的体验,喂饭、喂药、擦洗、聊天甚至处理大小便等,让她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成长,也让她理解到了感恩、珍惜和责任。刘倩倩作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一道,投身到伤员的心理抚慰中去。经历了介入干预期和支持性干预期,目前他们正努力通过创伤修复期的治疗,帮助伤员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主持人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和展望时,李婷婷希望志愿者继续对灾区同胞保持关心;孙燕祝愿所有伤员早日恢复健康,重建家园;邵明举鼓励灾区同胞自强奋进;任娃希望“爱心助你疗伤”的黄丝带服务能成为山大的品牌活动;刘倩倩希望志愿者们能够交流、分享、互相支持;周荆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中华血脉可以创造奇迹。
展涛在讲话中希望山大的老师和同学不仅仅是抗震救灾的聆听者、关注者,更应该成为行动者、参与者。志愿服务就是参与抗震救灾的重要形式,希望“黄丝带”成为山大志愿服务的一个长期品牌,志愿服务成为山大学子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志愿者精神成为山大精神和文化的重要部分。展涛还希望山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成为思考者,重新思考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在大地震的痛苦中思考,并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影响朋友、同学,甚至于影响社会。
哲社学院党委书记吕波及校团委有关负责人等参加了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