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人才年”本科教学十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08年07月10日


    [本站讯]山东大学2008“人才年”的主旨是“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即“人才年”不是针对少数人的,而是为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和学校领导的指示,人事处、教务处、国际处、设备处、国内合作办、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共同商定了“人才年”本科教学十项重点工作。目前,大多数工作都已经顺利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
    启动“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首批派出35名青年教学骨干到海外名校进修一个学期。启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进修计划”,计划派出30名新建专业教学骨干到国内名校进修一个学期,目前正在落实中;继续支持大学英语教学骨干海外短期培训和聘请外籍专家来校授课项目,该项目将在今年暑期进行。以上项目将逐渐形成制度。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为新聘青年教师和师资博士后配备“教学导师”;为青年教师开设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能培训课程;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和定期培训制度。这些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展开。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由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形成教学质量在教师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票否决”制度。评估办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调研论证,制定评价标准和体系,下学期在部分学院试点。
    二、专业建设与评估
    建立“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根据“优秀专业标准”,对6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基地”进行“优秀评估”;根据“合格专业标准”,选择10个新建专业开展“合格评估”;选择部分工科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专业认证”自评。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工作由校外专家组主持。把专业评估与重点建设相结合,根据专业评估的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室重点投入和重点建设。在今年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中,已经对前期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的专业加大了投入。以专业建设为平台集成培育“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研项目、教学成果”等精品项目,2008年,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平台,集成培育“名师、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研项目、教学成果”等精品项目,全面贯彻实施“质量工程”,一大批建设项目凭借自身实力被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国家级评选。
    三、实践平台建设
    重点建设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搭建和培育更多的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规划建设好南新区工科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做好新建专业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建设,下半年将全面启动该项工作。建立一批学生社会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工作的规范管理。下半年将召开基地建设方面的小型会议,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四、推进本科生“三种经历”
    “第二校园经历”学生达到700人,占年招生量的10%。“第二校园经历”是山东大学首倡并予以成功实施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创新举措。截至7月,山东大学已向国内19所高校派出访学学生563名,比2007年派出人数翻一番。派出访学学生涉及25个学院,由原来的只有部分学院派出访学学生,到现在的全校80%学院派出学生访学;涉及72个专业,此次学生选派涉及学院面更广,专业面更阔,呈现飞跃发展的势头。“海外学习经历”学生(包括一个学期以上的长期海外学习经历和暑期学校等短期海外学习经历)达到700人,占年招生量的10%。“海外学习经历”是山东大学正在大力推行的学生“三种经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截至到2007年,山东大学已累计派出1558名学生前往海外高校交流学习;2008年上半年已派出230人,其中包括95名执行国家高水平大学博士生培养计划的博士研究生。今年夏秋时节,来自全校30个学院的37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又将分别被派往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友好学校,进行为期10天到1年不等的海外学习。设立“形势政策与社会实践”课程;大力推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实习;实现100%学生具有社会实践经历。
    五、双学位、主辅修和暑期学校
    大力推进双学位和主辅修专业,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已有英语+法学、英语+国际政治等双学位班的基础上,增加工科+管理、信息+X、语言+X、管理+X、环境+X、法学+X等双学位或主辅修班,使双学位项目达到30个左右,20%左右的学生参加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做好暑期学校。除双学位和主辅修项目之外,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和计算机、英语等专项技能培训项目,聘请海内外高水平学者开设学术前沿讲座,筛选若干个海外名校暑期访学项目,继续开展面向省属院校的第二学士学位项目,使参与暑期学校学生达到一万人。
    六、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
    做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全国或国际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艺术作品大赛等各项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支持学院组织各类创新竞赛,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创新活动,使在校内外参与各种创新和创业竞赛的学生人数达到一万人。开设创业教育通选课程和创业教育系列讲座,加强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的培训;设立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七、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创新
    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案例课程教学、双语课程教学、公开课、精彩一课等课程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讨论、交流,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推进考试方式改革,推广包含作业、报告、论文、随堂测试等多项内容的综合考试形式,规范日常成绩的管理。
    八、兼职教师队伍与案例课程
    继续实施“流动岗位教师”计划,邀请100名海外优秀学者为本科生讲授100门课程。设立国内流动岗位计划,聘请30名国内名师讲授30门精品课程。在应用学科专业开设15门“案例课程”。邀请企业和政府机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应用学科专业开设“案例课程”并形成制度。推动实施由研究生承担的“助教”制度。在去年已经实行的实验室管理助教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帮困助教、公共课助教等形式。
    九、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建立学生成绩“警示制度”,对学习成绩不合格学生及时给予警示。为深化教学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2007年底,山大颁布了新的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新版学籍管理规定,体现了山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强调过程管理和精细管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设立由优秀研究生承担的“帮扶导师”岗位,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本科生完成学业。今年聘任了30名研究生对70多名受到学习警告的同学进行帮困。
    十、学风与学术规范教育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积极探索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制定本科生学术规范和学术违纪处理细则,开设学术规范系列讲座,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术规范,敬畏学术尊严。重点做好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重点抓选题、实验和设计、写作等环节,严肃处理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纪事件。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良好学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考试纪律,从新生开始做好考试纪律的宣讲和告知工作,对出现的考试违纪事件决不姑息迁就,严肃处理。]

【供稿单位:教务处     作者:教闻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