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28日,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与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首发式暨全国第二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教授、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叶涛教授、文学院李万鹏教授参加了这次活动。
五卷本《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由叶涛、韩国祥担任总主编,由国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一些知名中青年学者参与编纂。本书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牛郎织女传说进行的最为全面的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的重要著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促进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具有典范意义。该书的“研究卷”呈现了牛郎织女传说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标志性成果;“民间文学卷”和“俗文学卷”呈现了牛郎织女的各种口头和民间的书面流传版本;“图像卷”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牛郎织女以图像的形式流传的情况;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流传地,“沂源卷”是关于牛郎织女在沂河流域地方化活态流传的资料集。五卷本《中国牛郎织女传说》选择牛郎织女传说、特别是沂源县地方化的牛郎织女传说作为研究对象,体现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专业一贯的田野关怀,以及民间文学文本地方化研究范式的渐趋成熟,也是山东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在民间文学研究领域里取得的重要成果。
本次会议围绕五卷本《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了学术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余名专家参加了学术研讨。刘锡诚、施爱东、张从军、刘铁梁作了主题发言,分别介绍了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现状和本书编写的相关情况,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很高评价。在研讨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充分肯定了沂源县为牛郎织女传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做的工作,并对沂源的牛郎织女传说地方化版本给予密切的关注。很多学者在学理层面上进一步探讨了民间文学的走向问题,并对民间文学保护与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周小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总经理刘瑞琳,山东省淄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军继,山东省沂源县县委书记韩国祥、沂源县县长苏星等有关部门和主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