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Peter Grünberg教授访问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会见了Peter Grünberg教授一行,并进行了交谈。参加会见的还有同行的日本东邦音乐大学的Keiko Hibi教授。
会谈中,徐显明校长对Grünberg教授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今年恰逢山大物理学科创建80周年,Grünberg教授在此之际到山东大学访问,对学校来说意义重大。山东大学的物理学科科研实力较强,积极参与了国家乃至世界上的重大科研合作项目。徐显明校长特别介绍了物理学院在参与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项目中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对此的贡献,并表示希望Grünberg教授能为山大物理学科的发展提出更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Grünberg教授感谢徐显明校长以及物理学院的热情接待,希望今后有机会再访山东大学。他还就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的不同作用以及未来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议题与徐显明校长交换了看法。
下午,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综合科研楼思源报告厅,Grünberg教授和Keiko Hibi教授做客大家讲坛,共同作了题为“音乐谐音的物理基础”的报告。报告由物理学院院长梁作堂主持。报告伊始,Grünberg教授吉他伴奏与Keiko Hibi教授合作演唱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这引出了报告的主题——“音乐谐音的物理基础”。然后Grünberg教授从物理的角度介绍了音阶产生的机理,形象地讲解了吉它的发音规律,分析了乐器声音和人声叠加等问题。最后,两位教授合作演奏了一曲《樱花》,演讲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中结束。现场多次掌声雷动。报告刚一结束,同学们就纷纷提问。Grünberg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与同学们就科学与艺术、物理学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成为科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学们在报告现场目睹大师的风采,聆听关于物理与音乐的探讨,感觉学习信心倍增。报告结束后,物理学院自旋电子学研究组的导师、研究生与Grünberg教授在讲台前合影留念。报告前,Grünberg教授和Keiko Hibi教授还参观了物理学院自旋电子学实验室。
Grünberg教授出生1939年,1969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在尤利希研究中心发现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就是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在某些磁性多层膜中产生很大电阻变化的一种全新的物理效应。因此可利用巨磁电阻效应制作计算机硬盘的读取磁头,把磁记录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这项技术是最近几年计算机硬盘小型化的关键。由于这一重大发现给信息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Grünberg教授与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一起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Grünberg教授还在1994年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在1998年获得了由德国总统颁发的德国未来奖等20多个荣誉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