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25日,山东大学参与研究工作的阿尔法磁谱仪(AMS)搭载美国C-5军用运输机从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飞往美国肯尼迪太空中心,将按计划于2011年2月搭载美国宇航局最后一班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太空探测使命。
山东大学负责AMS热系统的整体工作,作为第一责任人与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美国宇航局等不同单位的三十多位科学家一起,对阿尔法磁谱仪在各个季节的温度、运行方式、以及空间站方位,做了全部的热模型和热模拟;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解决了阿尔法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环境下运行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利用热管既作为散热元件又作为局部支撑元件的思路,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殊结构的热管,设计完成了主散热板;全面完成了热控制系统的热分析及其热控元件的相关设计。整体设计经过美国宇航局的严格评估与实验,得到了高度评价。山东大学在顺利完成AMS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很好地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建立了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团队,初步形成了一个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在国内有重要作用的先进技术平台。
AMS是一项史无前例的科学工程,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没有任何以前的资料和数据可参考,是人类第一次使用精密的探测器探测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阿尔法磁谱仪既是一项伟大科学研究,同时又是一个不断产生新思想、新发明、新技术的工程平台。整个过程中,诞生了诸多目前尚没有被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仅以山东大学程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热系统即有10余项技术是目前我国不具备甚至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也很难自主产生的,这些技术孕育着巨大的产业化潜力。
受丁肇中教授邀请,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曾于AMS项目即将完成前期安装调试之际访问欧洲核子中心的AMS实验室。期间丁肇中教授向徐显明详细介绍了AMS从前期设计到团队合作研制的过程和当前工作进度,并高度赞扬了程林教授团队在参与这一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中表现出的研究水平、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对程林教授团队对该项目的学术贡献表示由衷赞赏。丁肇中教授还陪同徐显明一同到AMS总装车间实地参观,并详细介绍了每个相关细节;程林教授也汇报了AMS热系统的新思想、新发明、新技术。
阿尔法磁谱仪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汇集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600位科学家共同工作,历时近20年,耗资21亿美元,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工程之一。AMS将搭乘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进入国际空间站,与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一次飞行一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飞行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粒子太空探测新时代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