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评论: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0年09月15日


    2010年8月22日,在威海召开的暑期工作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山东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的时候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崭新的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是惯于朴实无华、默默耕耘的山大人又一次用自信的声音向世界宣示我们关于未来的勃勃雄心。相信威海会议必将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史上落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目标,是山东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当前教育形势,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在今年的学校领导班子暑期读书班上,校领导重点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学校国际化水平,以及新学期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研讨,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山东大学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讨论稿),明确了“在建校120周年时将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的办学目标,要求全校师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抢抓机遇,努力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要将实施方案与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起来,体现山大特色,明确具体措施,将重点放在拓展大学功能、建设大学系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上。
     这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标。它与我们在立校之初所提出的“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一办学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山大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历史责任感,表达了我们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能够担承社会责任、引领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庄重承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无论是科技、人才还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我们高等教育都责无旁贷。大学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就是传承文明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而人才培养和创新的终极目的则是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我们身上,就是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要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需要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去培养和创造。创建一流大学,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崇高的历史使命。
    这是一个充分展示现代大学精神的目标。它以山大百年薪火相传的底蕴为支撑,以山大百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合校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和长足进步为背书,蕴含着我们对大学精神、大学理想、大学理念、大学使命的深入思考和认识的升华。从“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到“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再到“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对学校历史使命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对所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和能力的把握日趋理性;从合校时的ESI世界排名千名之外到现在跻身世界五百强行列,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等学科已经进入世界百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电力电气等学科具有深厚积累和强大优势,文史见长及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这些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自信和期盼——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让我们的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式提升。合校的第一个十年我们已经做到的事情,在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全社会更加支持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今天,我们有责任做得更好。
    这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需要勇气的目标。但是惟其有压力,方有足够的动力,才能让我们朝夕惕厉、不敢稍有懈怠。我们深知,无论是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还是资金投入,无论是守成能力、创新能力、建设能力还是改革和开放能力,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都还有明显的差距。认识差距,明确目标之后,我们不能畏难思退,而是要再鼓勇气,锐意进取。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我们,作为现代化的先行官,唯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义无反顾,一路前行。
    二百年前,现代大学制度在德国洪堡诞生,时至今日,“学术自由、大学自制”的现代大学制度理念已经被全球高等教育界奉为圭臬。一百多年前,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国立大学在齐鲁大地上出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不仅规训和激励了山大人,同时也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蓝本之一。一百零九年后的今天,山大人发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喊。我们让历史作证,让每一个关心爱护山大的校友和朋友见证,有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我们坚信,如同彭实戈院士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王小云教授在世界密码会议上那样,山大人的身影一定会频繁出现在世界顶级的学术平台上,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山东大学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