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讨论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0年11月05日


    [本站讯]在2010年威海会议上,山东大学明确提出“在建校12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校友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10月8日下发通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讨论活动,建立了专题网站,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在校报开设了专栏,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广泛纳言。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支部大会、支委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师生参与大讨论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个月来,广大师生、校友建言献策,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专家学者、管理干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设思路。自活动开展以来,部分专家学者、中层管理干部,或参加“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专题讨论会,或撰写大讨论主题征稿,或接受校报专访,围绕“为什么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方面,作了认真思考,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山东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第一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学校首批终身教授曾繁仁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应有明确定位,要重视人文学科建设,发扬山大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发展规划处处长孔令栋提出,要加大力度吸引高层次拔尖人才,推出我们自己的战略科学家,进一步加大山东大学的彰显力度。教务处处长王仁卿认为,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山大在教学国际化方面仍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差距,需下大力气解决。计财处处长芦延华认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条件支撑,一流的管理服务,一流的学科。要抓住机遇,精心筹划,超前投入。法学院院长齐延平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要抓住机遇,二要实事求是,三要目标量化,四要用国际化战略带动跨越式发展。长江学者、数学学院院长刘建亚提出,领袖级的科学家,应当成为我们追寻的目标。在政策上,要有重点,实行“学术特区”,做好顶层设计。长江学者、材料学院院长赵国群提出,要按动态的标准审视和制定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重点推进,大力革新,建立“特区”,形成梯队,充分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建设富有特色的一流大学。长江学者、土建学院院长李术才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护理学院院长娄凤兰提出,学术第一,重点突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改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国际化;提供强大持续的资金支持;上下同心,多方努力。护理学院党委书记袁魁昌认为,创建一流大学需考虑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人的因素,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三是资金因素。《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提出,要实现新的办学目标,必须要重视学术梯队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的梯队建设。要重视著名学者的学术成果的保存、宣传和弘扬,努力打造学术领袖。文史哲研究院院长傅永军主张以创新精神思考、构建山东大学的理念,并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之。新的大学理念除了融汇教育、研究、服务等元素外,还应包括开放、宽容、前瞻与传承等元素。高教研究中心主任龙世立提出,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把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并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晶体所党总支书记黄柏标提出,人才引进要有的放矢,要重视学术贡献的效益评估、师生研究成果的宣传。要以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为抓手,改革目前的教师评价方式。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王飞提出构建山东大学的操作系统,要与大学精神及其发展规律高度吻合,与中国国情的完全适应,与外部世界的有机链接;要有科学、顺畅的内部运行和及时、有效的激励机制,有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党校专职副校长孙长俊以“田忌赛马”为例,给出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可能性分析,提出应采取超常规措施,选准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
    师生校友积极参与,通过互动平台提出建议,表达心声。广大师生、校友等通过专题网站“互动平台”栏目,从“为什么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出发,就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国际化战略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实际行动关心关注着山大的发展。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为什么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问题。大多数师生评价积极,表示支持和拥护,认为这一目标的确立令人振奋,备受鼓舞。校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是一个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标。这是一个充分展示现代大学精神的目标。这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需要勇气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大学要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这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不少师生、校友留言:“好啊!振奋人心!”“愿山大的明天更美好!”“虽然现在已经离开山大,但是看到山东大学敢于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很受鼓舞。”广大师生热切期盼学校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并坚信在全体山大人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也有师生对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表示担忧和信心不足,如有的师生认为我国不是发达国家,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奢望。有的师生觉得目标定位太高,“先争做国内一流大学,再谈世界一流”,也有人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大手笔的投入,目前的投入情况,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差距。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问题”,广大师生、校友认为应该进一步明确“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希望母校首先组织力量好好研究一下‘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弄明白了标准,再谈如何建设的问题!”“这个标准应该让大学的广大师生,乃至全社会都知晓!”“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创新创业是关键词,能否把山大创办成一所创业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各学科齐头并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并有兼容并包之容量。”等等。
    关于“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师生、校友认为主要表现在,本科生招生人数太多,影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学校高水平“大家”太少;国际化水平不高;支撑条件、资金投入等与世界一流大学仍存在较大差距。有学生提出“在大学四年里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太少了。一个学校没有‘大家’,那也只是很普通的学校了。”也有师生、校友表示“正如徐校长所言,院士、杰青和长江学者的总数才五六十人,和国内一流大学比起来差了很多。虽说不是一切都以大师为准,但缺少大师的大学总是成不了一流大学”。还有师生提出“在国内要先甩开若干所大学,学术与科研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关于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看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生提出应坚守精英教育传统,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控制招生规模,重视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创业和创新教育。整合师资队伍,强化延揽国际化的一流人才和大师级人才并广为宣传,重视本土年轻教师的培养,重视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有一流的制度,做到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教育理念上的突破。要有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牢记学校朴实扎实踏实的优良传统。创建公平竞争的校内环境,解决年轻教职工住房问题,简化各种不必要的行政手续,试行“去行政化”等等。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大力支持优势学科,设立特区,实施重点突破,同时注重多学科齐头并进,重视发展交叉学科,加强师资力量,成立专门的学科发展规划研究机构,注重学科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展教学科研平台,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等。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要把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学科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等指标,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最基本体现和标志。防止学术、师资等“近亲繁殖”。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方面,有师生建议应充分利用山大地处齐鲁大地,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现代化研究。
    各单位积极开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讨论。全校各单位结合学校和本单位实际,组织师生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大讨论。党办校办在研讨中提出了“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办公室”的工作目标。人事处召开支部大会,邀请材料学院院长赵国群作了题为“国际化课程与一流大学建设问题剖析”的报告。计财处召开支委会,提出财务工作如何创建实现“一流的支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国资处召开会议,就“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国资管理方面需要怎么做”等问题展开讨论。经济学院召开教职工会议,就学科平台凝练、学术评价体系、学术氛围营造、人才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管理学院围绕国际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就学院目前的学科建设等具体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医学院召开党支部书记和研究所(室)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党支部和研究所(室)要联系学院实际,就学校提出的新的办学目标展开讨论,对学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护理学院召开教职工会议,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从大学建设的要素、学校新办学目标提出的背景及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学院存在的差距及自身的发展优势。材料学院召开支部书记会议,要求学院各单位就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电气学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各研究所所长、支部书记和部分骨干教师到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学习考察,准确定位学院发展目标,积极谋划学院“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目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讨论活动仍在进行,通过前期的讨论,广大师生对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马永军 苏红燕 王莉莉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