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吕慧霞获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0年11月12日

    [本站讯]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批准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山东大学张运院士等合作指导的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科吕慧霞博士的学位论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同时,经济研究院黄少安教授指导的张卫国博士,庄桥博士,化学院郝京诚教授指导的李洪光博士,信息学院金国藩院士、王青圃教授指导的刘兆军博士,晶体所张怀金教授指导的于浩海博士,生命学院许平教授指导的王霞博士,医学院侯明教授指导的张晓琳博士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截止到目前,山东大学共有1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8篇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吕慧霞博士的学位论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血管再生因子和动脉再生因子的联合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在冠状动脉普遍和严重狭窄、无法进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中,能否刺激血管再生是当今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该研究在小鼠角膜模型中首先筛选出可长期有效刺激血管再生的血管再生因子FGF-2和动脉再生因子PDGF-BB的最佳组合,然后在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缺血区中,联合包埋自制的FGF-2和PDGF-BB,进行局部缓慢释放治疗,结果证明可有效地促进具有正常组织学结构的小动脉的再生、建立缺血心肌的功能性血管网络,显著地改善心肌缺血区的冠脉侧支循环和局部血流灌注,增强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这些疗效显著优于FGF-2和PDGF-BB的单独应用,这不仅为心肌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而且进一步阐明了血管再生的复杂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104:12140-5,IF9.432)。该论文发表以来,已被J Am Coll Cardiol, Circ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引用39次。

    本次评选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评选对象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间的少量论文也参加了评选。经过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初选,共推荐630篇论文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经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会议复审和网上公示,最终由教育部和学位委员会批准发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旨在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培养和激励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目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

【供稿单位:研究生院     作者:高飞    责任编辑: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