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14日,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启动会议在中心校区召开,副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樊丽明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山东大学围绕通识教育所做的大量工作,强调了通识教育是下阶段学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并着重从山东大学为什么要实施通识教育,实行什么样的通识教育,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探讨。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上,她强调,搞通识教育,课程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因此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善于总结,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本着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
会上,教务处处长王仁卿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及进展情况。特邀专家南开大学顾沛教授作了题为“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构建科学教育公共课新模式”的报告。《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负责人王小舒教授、《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负责人林忠军教授、《数学建模》课程负责人刘保东副教授分别就各自课程的建设理念、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建设经验作了详细介绍,并就课程的未来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教务处有关负责人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要求及资助、检查、认定方法等方面作了具体说明并回答了与会教师的提问。有关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项目负责人及教务处科长以上人员参加了会议。
通识教育是山东大学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重点之一,旨在克服高等教育专业化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且享有高质量生活的公民。山东大学在总结前期工作和充分借鉴国内外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理念、内容和模式三个层面,依托学校整体优势和特点,拓展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山东大学已经确立了独具特色的3层次7模块的通识教育基本模式。其中,3个层次是指整个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3个层次,7个模块是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设立了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7大模块。2010年,山东大学经过严格评审,确定了第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78门,培育课程23门。2011年,山东大学将抓好第一批立项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发挥好示范作用,出版一批高水平的教材,培养形成数十个稳定的教学团队,倡导多元的教学方法,发挥通识核心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与通识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激励与管理制度,营造彰显人文和德性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启动建设50门左右通识核心课程;经过3—5年努力逐步构建富有山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
【供稿单位:教务处 作者:张强 责任编辑:莉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