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山东大学2010年度爱岗敬业十大模范人物”评选结果于1月14日正式揭晓,王小舒、刘红、刘相金、任伟、宋建鲁、张琳仙、柳丽华、赵勇、程英、熊世江(以姓氏笔画为序)等十人当选。
“山东大学2010年度爱岗敬业十大模范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山东大学新闻中心),负责评选活动的组织工作,邀请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和师生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审议和评选。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根据评选要求,向组委会推荐本单位候选人。由组委会在推荐名单范围内,进行认真审核,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若干正式候选人,评委会进行投票最终确定。“山东大学2010年度爱岗敬业十大模范人物”评选条件为:爱国爱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第一线,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敬业奉献,热情为师生服务,做出突出成绩,赢得师生的尊敬和赞誉。
王小舒,文学院教授。从教二十年,一直工作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专业基础课年年更新内容,开设多门选修课,曾参编三种全国教材,正在参与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教材建设工程的文学史教材建设工作;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文化素质类课程“传统文学修养”,分别于2006、2007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中华传统文学精要》进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课题组全体教学人员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开设“中国审美文化史”,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评山东大学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刘红,法学院办公室主任。对待工作认真、投入,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心强。贯彻以教师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围绕学科建设和学术繁荣、教学和科研、学生培养以及对外合作交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把握全局,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当好参谋。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管理团队,协助院党委从“抓学习,练内功;抓作风,树形象;抓制度,促规范”三个方面抓起,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搞好后勤服务工作。
刘相金,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二十余年如一日,在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岗位上兢兢业业,敬业奉献,热心服务。带领部门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育人理念,不断改革创新;构建并大力开展融思想教育、学习指导、行为训练、社区文化、生活服务、安全保障于一体的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公寓硬件设施,改善住宿条件;建立人防、物防和技防联动机制,加强平安公寓建设;积极推进公寓管理信息化,发起、改进并积极推广“学生公寓综合管理系统”;认真高效,周密部署,圆满完成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
任伟,能动学院辅导员。对工作始终全身心投入,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成长,先后担任05、08、09级共800多人的辅导员。做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人,担任学院青年理论学习研究会的指导教师,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理论型、实践型、创新型”社团。探索方法、改进方式,做学生工作的创新者,他所带的2005级热工4班连续两次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并获评山东大学十佳团支部。先后获省百优辅导员、山东大学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及山东大学辅导员风采大赛一等奖。
宋建鲁,图书馆总馆办公室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廉洁自律。将优质服务和不断创新的理念灌输到日常工作中,将办公室服务队伍打造成为办事效率高、廉洁勤政的优良团队。从抓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办公室行政管理各类规章制度,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注重协调团结合作,不断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行政服务工作的快捷有序。作为图书馆工会主席,提出了“以工作促进团结,以活动凝聚人心,在业务工作中发挥职工骨干作用”的工作思路。
张琳仙,威海分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注重创建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并加强自身舞蹈理论的理解和建树。担任舞蹈精品课程负责人,2010年先后被评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近年共完成学术专著3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一项国家级课题。在省级和国家级各类舞蹈比赛上获奖50余项,特别是创作剧目《心之翼》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获得铜奖、优秀园丁奖,第四届“山东省音乐师生基本功大赛”中,个人编排剧目获三个一等奖。2010年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
柳丽华,教务处副处长。主要负责教学管理、考试管理以及学生交流等工作。在工作中建章立制,基本实现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主持开发并完善了本科教务系统,解决了多校区分散办学的管理难题;推动实施考试方法改革;在学校每年承担的山东省高考阅卷任务中,严密组织,科学管理,确保了评阅质量;发表高等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省级教学研究和软科学项目等课题以及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多项;重视团队建设,加强考核管理等措施,打造出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团结敬业的教学管理队伍。
赵勇,一附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和管理工作,坚持把学校建设成“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倡导“草根化”科研,走内涵发展道路,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坚持学生人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确立了“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的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即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先后获得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创新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青春立功”二等奖、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地理教师。
程英,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倾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讲课情感饱满,富有哲理和人文精神;真心热爱、关心学生,为同学们课下答疑解惑,为实践活动提供辅导,不知疲倦;勤于钻研和学习,努力充实和提升自己;着重深化专业理论素养,拓宽知识体系;认真探寻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把研究型教学、生命化教学作为研究方向,创新性地提出“留白”的教学手法。她的教学创意得到肯定,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专项任务课题。2010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教学比赛二等奖,同时获最佳表达奖和教学能手称号。
熊世江,口腔医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教授。工作在口腔医学教学、临床和科研第一线,热爱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爱教学,刻苦钻研教学方法,注重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现状和进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教学研究和改革,采用“立体化教学法”,将实验课与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有机结合;她发明的新教具——硅橡胶牙颌模型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各一项。曾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请点击:山东大学2010年度“十大”评选专题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