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年06月04日 09:27 点击次数:
[本站讯]6月3日,中国科学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在山东大学为数学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关于我国数学发展的点滴思考”的报告。报告会由彭实戈院士主持。 报告中,针对中国数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马志明院士从中国数学的国际地位、与数学强国的差距、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谈到,中国数学正在走向世界,在国际数学界有一定的地位,在一些研究方向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数学家参与国际数学会议、担任国际数学杂志编委、成为国际数学组织成员,都标志着中国数学界的迅速崛起。但不可否认,中国的数学研究与国际数学领先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还缺乏引领国际数学研究方向的学术领军人物,具有特色的中国数学学派在国际上的影响也相对较弱,中国数学科学家还需要在研究领域的创新、新问题的提出方面做出努力。马志明院士说,目前国内的学术氛围、科研经费及物质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在科研评价体系方面还有待规范。他提出,青年数学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一定要拒绝浮躁、淡泊名利、避免急功近利,踏实专注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所有科研工作者要明确学术研究的真正目的,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类进步、加强人才培养,使世界的数学发展和数学应用留下中国人的痕迹。马志明院士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此次报告是数学学院81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马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学联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概率论与随机分析方面的研究,在狄氏型与马氏过程、维纳空间容度理论、Feynman-Kac半群、薛定锷方程、随机线性泛函、无处Radon光滑测度环空间的对数Sobolev不等式等研究中获多项国际领先的或国际先进的成果;突破“局部紧”及“正则”两大限制所提出的拟正则狄氏型新数学框架,解决了该领域存在20年之久的难题,是研究奇异问题与无穷维问题的有力数学工具并已在许多领域得到日益增长的应用。 ]
【供稿单位:数学学院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杨媛 图/刘凯峰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