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17—23日,著名历史学家杜维运教授应邀来山东大学访问,为山大师生分别作了题为《史学研究与史学家的气质》、《中西史学的会通》、《清代史学与史家》的三场学术报告。来访期间,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会见了杜维运教授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场学术报告,场场精彩,现场座无虚席。在谈“史学家应该具备的气质”时,杜维运教授认为如果一个史学家气质不优美,将最终破坏历史的整体性。他还将历史研究收集材料、考证材料、消化吸收材料的三个阶段中所应有的气质总结为有耐心、细心、气平、情正、宽容、谦虚,并以具体的史实与史例分别作了精辟的阐释。在谈“中西史学的会通”时,杜维运教授从中西史学思想的会通、史学理论的会通、史学方法的会通以及会通的理想状态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一场报告以“清代史学与史家”主题展开,在综述了清代史学的总体特点后,杜维运教授列出了十位他所认可的清代史学家,并结合史学家的气质、中西史学的会通等内容描摹出他们的形象。
杜维运教授的学术报告由《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和杜维运教授的学生、台湾著名学者、原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台大历史学报》前主编古伟瀛教授共同主持。同时,古伟瀛教授也作了两场关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学术报告。文史哲研究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等相关专业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外校相关学者100多人听取了报告。杜维运教授的学术报告是山东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由于杜维运教授曾于1946年、1948年两次考取山东大学,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就读,此次杜维运教授访问山大亦被称为“圆梦之旅”。时隔60多年后,在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杜维运教授以大耋之年来到山大讲学,弥补了他当年未能在山大延席受教的遗憾。杜维运教授还提笔作文《报考山东大学往事》,衷心表达了“希望徐校长领导山东大学,跻身世界第一流大学之林”的祝愿。
杜维运,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62年、1974年两度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杜维运教授长年从事中国史学史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撰有《史学方法论》、《中国史学史》、《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清代史学与史家》、《赵翼传》、《忧患与史学》等多种重要论著,是20世纪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及中西史学比较领域最富建树的权威学者之一,在大陆、港台乃至整个华人学术世界均享有盛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