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丁肇中教授在山大谈国际空间站的AMS实验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7日 17:09 点击次数:

 \  
  [本站讯]10月16日下午,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大家讲坛”,在中心校区科学会堂举行了题为“国际空间站的AMS实验”的专题报告会。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出席报告会并致辞。
\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出席报告会
  报告围绕AMS实验的进展情况展开,丁肇中教授通过大量的资料展示,简略明了地介绍了AMS项目的主要设想、实验的仪器组成、参与实验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实验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探测器的发射、运行等有关情况。作为AMS实验的最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丁肇中教授首先强调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实验能推翻理论,而理论无法推翻实践,新的实验成果推动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谈到AMS实验的目的,丁肇中教授给出了两个答案:一,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二,寻找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他介绍到,AMS可以从数十亿个事件中识别一个反粒子,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来探测宇宙射线光谱的组成。这样,AMS将能对反物质的消失或者存在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证明。事实上,发现一个反氦核就能为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反物质提供证据。AMS-02探测器被成功放置和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后,仅仅工作三天就已经收集到了4×109次方个宇宙线数据,而这相当于过去人类100年收集到的宇宙线总数。按照这种速度计算,AMS-02探测器每年将接收到150亿个数据,按照计划AMS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约20年,那么在未来20年内AMS-02探测器将搜集到近3000亿个数据。这将为科学家们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以及测量宇宙线的来源等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测量精度。
\
报告现场座无虚席
  报告中,丁肇中教授数次提及与山东大学的愉快合作,对山大学者“在同一时间投入全部精力做一件事”的科研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丁肇中教授的讲解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经久不息。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丁肇中教授又以诙谐的谈吐回答了数名山大学子的提问。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部长赵显主持了报告会。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程林教授、国际处处长佟光武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山东大学于2004年参加AMS项目,程林教授担任热系统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热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在AMS研究过程中,山东大学AMS团队在程林教授带领下,提出了大型科学仪器太空运行的散热蓄热协同原理、周期性冷热交替的最小温差原理和不稳定分散热源的最优传热方法,解决了粒子探测仪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散热元件,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散热以及温度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热管既作为散热元件又作为局部支撑元件的思路并构建了一种新的特殊结构的热管,设计完成了主散热板,全面完成了热控制系统的热分析及其热控元件的相关设计。山东大学研究设计的AMS热系统成为国际空间站上中国制造的唯一大型组件。

【供稿单位:校团委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张媖骁 图/孙悦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