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张运院士应邀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Irvine)分校举行的2011年国际针灸和经络科学会议上作了长达30分钟的“中药通心络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专题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但由于难以明确中药包含的复杂成分、缺乏严格对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无法阐明中药治疗的具体机制,我国的中医药研究论文长期以来被国际著名杂志拒之门外。为了寻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新疗法,张运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下列的科学假设:中药通心络可通过降低血脂和抑制炎症剂量依赖性地增强易损斑块的稳定性,这一作用与大剂量王牌西药辛伐他汀相似。为了检验这一假设,课题组创造性地在实验兔中造成了与人类易损斑块相似的动物模型,然后应用多种科学方法证明,通心络通过降脂、抗炎和抗氧化等治疗机制剂量依赖性地增强斑块稳定性和预防斑块破裂,这些疗效和机制与辛伐他汀相似。以张蕾博士为第一作者、张运为通讯作者的有关该研究的论文在2009年11月25日发表于著名的《美国生理学——心脏和循环生理学》杂志。该刊编辑部以“传统中医药对现代医学的挑战”为题同期发表焦点评论指出:“在本期杂志,张蕾等人提出了有关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张蕾等人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研究的确令人感兴趣,该研究毋庸置疑的发现支持作者的结论,即通心络减少动物模型中斑块破裂的发生率”, “本研究提出了未来可能预测冠心病事件高危患者的令人兴奋的新方法,应用本文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血液和动脉壁的变化,可能发现易损斑块的生物标记物,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很显然,通心络在此领域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目前看来,通心络胶囊是一个稳定配方,有望成为一个斑块稳定剂。”2010年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在国际会议致词中谈到,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体内研究在美国基础研究的权威杂志上发表,这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还是首次,张运课题组为中医药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Irvine)分校Samueli整合医学中心主任、医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2011年国际针灸和经络科学会议主席John Longhurst教授现场评论指出,他作为美国生理学杂志的责任编辑首次审阅张运课题组的上述论文投稿时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是一篇极好的研究,希望课题组再接再厉,努力阐明通心络的有效成分,为通心络进入美国市场做出贡献。Samueli整合医学中心的项目科学家Peng Li教授说,该中心的实验室曾专门讨论学习张运课题组的上述论文,美国专家对于来自中国的中医药研究一直持怀疑态度,这种态度的转变就来自该篇论文。
国际针灸和经络科学会议现已举行四届,会议旨在研讨针灸和东方草药的科学原理和古老疗法的现代化。本次会议邀请的讲演者是一组在整合医学领域中做出突出研究的世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