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9日 20:36 点击次数:
[本站讯]10月29日上午,齐鲁大讲坛第29期高端讲座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任剑涛教授以“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报告会上,任剑涛教授以“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中国和平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国内外对中国和平崛起后的复杂认知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准备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任剑涛教授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从历史背景看,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难与欧洲先进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相抗衡,而西欧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使中国不得不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从社会背景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既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武器,也没有坚实的民用工业为基础,只能先低调地发展本国经济,这就奠定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基调。任剑涛教授引用大量事例并进一步解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模式和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由低端出发依靠“三来一补”的方式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后通过自主创新走出欧洲奠定的掠夺型经济增长道路,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实现共赢性发展和开放性发展。任剑涛教授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这与中国抓住七十年代以来缓和的世界格局这一机遇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为自己赢得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接着,任剑涛教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谈了世界对中国崛起后的复杂认知。他表示,中国和平路线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但是发展的基本策略要改变。从国内来看,保护自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中国稳居世界经济发展前列,另外,维护社会公平使下层分享更多发展成果也是重要的策略调整方向。从国际上来看,欧美发达国家既想牵制中国的发展又担心中国这一大国的动荡带给世界的难以估量的后果,国强必霸的魔咒也使一些小国与落后国家对中国保持提防态度。 在中国如何和平崛起的问题上,任剑涛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引用大量国内外事例进行了说明。首先,空前强大的现代化军事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其次,改变低调的国际形象,更多地承担国际义务;最后,中国在国内政治上要转变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分配公平坚实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增强国家的精神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表示,中国需要军事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并重,坚守和平崛起的国际诚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精神号召力,由原来落后挨打的局面转变为中等发达自主决断的崭新国际形象。 在互动阶段,听众积极发问,任剑涛教授也力图给大家满意的答案,回答中不乏幽默诙谐,台下掌声阵阵。讲座由山东大学政管学院院长葛荃教授主持。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师生员工、大讲坛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四百余人参加了讲座。 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员,2010年任台湾大学访问研究员,现(曾)任国务院学位办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政治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多家学术刊物的学术委员或编辑委员。任剑涛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中西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国家建构理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任务,近期出版有《后革命时代的政治文化》、《政治哲学讲演录》、《为政之道》等著作。 相关链接:视点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任剑涛教授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康夏清 图/杨嘉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