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东大学二届三次教代会部分代表专访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1年12月23日

独占天时地利 关键还在人和
振兴传统儒学 切要植根国学
——访文史哲研究院副院长杜泽逊教授

  在山大发展儒学、振兴儒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哪些困难?杜泽逊教授说:
  “山东大学发展儒学学科,具备三个优势条件。具体说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指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自然而然地突显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虽然整个儒家文化圈包括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内,但儒学发源于中国,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与其说中国人重视儒家文化,不如说是世界选择了儒家文化。国家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说是审时度势作出的英明决策。“地利”是指山大地处孔孟故里、儒学的发源地,与国内其他科研院所相比,山大从事儒学研究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人和”是指我们具备的儒学研究的人才优势。“百年山大,文史见长”,高亨先生的《易经》、《诗经》和诸子研究,童书业先生的《书经》、《春秋》和诸子研究等,都曾居于领先地位。流风余韵,薪火犹传,山东大学发展儒学,“理所当然,责无旁贷”。
  对于儒学研究的发展,杜泽逊教授认为应遵循“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基础是小学”这样一个思路。小学即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也就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其目的是要解决我们在读古代典籍时遇到的语言文字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探讨和挖掘这些典籍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我们不能以“盗墓式”的研究方式来研究儒学,不能离开国学而空谈儒学。我们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地层学”的方式,一层一层深入挖掘,每一层的研究都要脚踏实地。发展儒学,要建立在国学的底座上,要在经史子集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壮大儒学研究。
  具体到“儒学”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杜泽逊教授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在我校发展儒学方面所占据的三大优势中,“人和”是关键。“天时”和“地利”是儒学发展的外在条件,“人和”是内在的关键因素。唯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师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我校的儒学发展才能繁荣。目前,我校的儒学研究面临的困难之一便是科研队伍不完整。儒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研究主要包括《易》、《书》、《诗》、《礼》和《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我校目前从事中国古典文化研究的人员中,其它四经都有师资力量,但亟缺《书经》方面的研究专家。“五经不齐”是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校如想在儒学方面独领风骚,就必须率先解决这个难题。
  解决人才问题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科研环境的建设。人才的生长环境,图书、资金、办公环境、数字资源等,都是我们拓展“人和”,加强“人和”的基础条件。譬如说,儒学研究离不开古代典籍,如何保障研究人员便捷地获取这些基本研究资源是我们不得不化解的顽症。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既要利用好校图书馆丰厚的纸本文献资源,也要拓宽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口径。完善的科研环境不仅有利于高端人才的引进,也有利于培养我校自己的专业人才。


【供稿单位:校报     作者:朱琳 由琨 徐瀚云 黄灿灿 任晓萌 张莹 梁思园 封小萃 刘青松 杨汉文    责任编辑: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