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群贤毕至襄盛会,少长咸集话未来。1月12日下午,在新春到来之际,山东大学2012年杰出学者迎春茶话会隆重举行。校领导和学校杰出学者欢聚一堂,畅谈过去一年的可喜成绩,共谋学校新一年的人才发展大计。校长徐显明出席茶话会并致辞。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尹薇,副校长张永兵、陈炎、韩圣浩出席茶话会。副校长娄红祥主持茶话会。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出席茶话会并致辞
徐显明在致辞中说,就国家目前的形势判断而言,当下的中国在政治上正处在改革期,经济上正处在调整期,社会上正处在转型期,文化上正处在中华民族的复兴期,生态上正处在修整和恢复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以上五个方面均有联系。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主题词是质量,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一定会产生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山东大学以自己110周年的积淀应该在这个行列当中。谈到山东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徐显明认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理念上。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与美国高校相比,我们的杂质太多,中国高校在理念上要有一个提纯的过程。中国大学的使命除了学术共同体外,还有若干个共同体,要比欧美大学的使命沉重。所以大学要去行政化,去掉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二是表现在师资水平上。目前世界最具创新力的杰出人才70%在美国,未来的山东大学应该有一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等组成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如果这支队伍达到300至500人,我们就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三是表现在大学体制上。洪堡大学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体制。大学有两块基石,即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优势为多元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学术资源。而这些优势都来源于洪堡大学。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正处在改革期。四是表现在办学经费上。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的增长与世界的距离在急剧缩小,10年后应能达到世界一流。总而言之,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最根本的差距是人才。展望未来,希望10年后山东大学的杰出人才能够济济一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会上,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王剑敏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突出成效作了详细介绍,同时谈了制约学校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学校大力推动人才强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策略。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代表袁世硕,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代表温儒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入选者代表程林,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代表陈哲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代表陈耀等先后发言。他们感谢山东大学对其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对110周年校庆以来学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赞赏,提出学校应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队伍,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扶持、支持本校才俊,使更多的年轻老师加入杰出青年行列,加强教学投入造就最优秀的本科生,在文化创新上体现山大水平,并表示一定会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正直做人、安静做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努力工作,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长助理贾磊,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学者;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学术研究部、研究生院、国际处、计划财务处、国资处、设备处、合作发展部、产业集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