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蒋民华院士铜像在山东大学落成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5月07日

\

  [本站讯]5月6日上午,我国著名教育家、晶体学家、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创始人蒋民华院士铜像揭幕仪式暨学术纪念会在山东大学功能晶体材料大楼隆重举行。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蒋民华院士生前好友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共同为蒋民华院士铜像揭幕。

\
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左一)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右三)、蒋民华院士生前好友中科院半导体所王占国院士(左三)共同为蒋民华院士铜像揭幕。

  王琪珑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各位来宾表示感谢,缅怀了蒋民华院士高尚、纯洁、熠熠生辉的精彩人生,高度评价了蒋民华院士为我国材料科学特别是晶体事业的发展和山东大学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
仪式现场

  蒋民华院士生前好友、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高度评价了蒋民华院士为中国晶体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科院理化所吴以成院士回顾了晶体界合作创业、我国人工晶体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高度评价了蒋民华院士对我国人工晶体走向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清华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邱勇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蒋民华院士对我国材料界年轻学者在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引领、指导和学术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直接帮助。蒋民华院士的学生代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陶绪堂教授回忆起蒋民华院士生前的工作、生活,特别是病重期间仍为我国晶体界操劳的点点滴滴,表达了所有学生及晶体所师生的崇敬、怀念及惋惜之情。他表示蒋民华院士的品质就像晶体一样晶莹剔透,他的贡献将载入晶体研究史册,他将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揭幕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代表表达了对蒋民华院士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情真意切的发言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与会者。蒋民华院士的夫人汪复宁教授,蒋民华院士生前好友山东大学钱逸泰院士、王克明院士、梅良模教授,济南大学副校长杨波教授,以及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专程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全国各地赶来的蒋民华院士的学生,山大化学院、物理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的代表,晶体材料研究所部分退休老同志及师生200余人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部长赵显主持。

\
\
会议现场

  揭幕仪式后,在晶体所报告大厅里举办了蒋民华院士学术纪念会。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牧,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德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如康研究员和来自新加坡的蒋民华院士的学生施路平教授分别就晶体成核、直拉重掺磷单晶硅、真空紫外KBBF晶体、高密度数据存储的前沿等作了学术报告。精彩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在场200多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学术纪念会由晶体所党总支书记黄柏标主持。

\

  蒋民华(1935-2011),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曾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长和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分会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和执委会委员、第16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主席、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Fellow)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民华院士从事功能晶体研究5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了《晶体物理》、《功能材料科学概论》等专著,在DKDP晶体亚稳相生长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了有影响的创新成果;在KTP晶体的助熔剂生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用助熔剂法批量生长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先河;首次探索并生长出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LAP,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方向。他主持研制了数十种高技术单晶,先后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由于在晶体材料方面的贡献,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得首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07年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8年获得亚洲晶体生长与技术协会最高奖励—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奖(CGCT Award)。蒋民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晶体材料的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为材料科学的发展,为中国晶体材料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供稿单位:晶体所 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刘宏 蒋宛莉 图/高潮    责任编辑: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