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右一)、副校长娄红祥(左一)会见王梦恕院士(中)
[本站讯]5月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作了题为“我国铁路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高铁,中国的骄傲”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副校长娄红祥会见了王梦恕院士,并就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与王梦恕院士进行了交流。
报告会现场
王梦恕院士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修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述了高速铁路网、快速铁路网、常速铁路网等三网规划发展与城际铁路发展现状。随后,他重点阐述了我国铁路建设的特点,突出提高修建标准、节约资源的理念,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以“新建为主、改建为辅”为指导方针,采用高速轮轨运营方式进行建设,用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但修建原则是严格遵照“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先进”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具有广阔的实践基础,是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和不断自主创新的。我国现已成功搭建了时速250-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平台、时速200-250公里既有线提速技术平台、高原冻土铁路技术平台、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平台和水下铁路隧道技术平台。
王梦恕院士还十分重视工程人才的培养,报告中对在场师生提出了恳切希望:一是品德比技术更重要,实践比理论更重要,理论必须结合工程;二是在成绩面前尽量多考虑别人的贡献,面对各种奖励要退避三舍,失败了尽量考虑自己的责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形成团队精神;三是传授、讲课,以“方法”为主,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理念。
土建与水利学院院长李术才教授主持报告会,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结束后,土建学院师生结合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展开提问,王梦恕院士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解答。大家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对中国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有了新的认识。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梦恕院士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