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5月27日
[本站讯]5月27日上午,齐鲁大讲坛第三十九期高端讲座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报告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做客大讲坛,以“收入分配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讲座中,郑功成教授从收入分配问题何以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正视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长久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发挥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他首先分析了民众关注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生的保障;收入分配改革不仅局限于民生领域,已上升为一个社会、经济、政治多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关系到全局的发展。郑功成教授表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确实有待改革,因为它已经影响到基本民生、经济转型与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而要在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基础上进行调整又非易事,从而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 郑功成教授全面解读了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普通居民与一线劳动者收入偏低,其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这种情况必然影响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是收入分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高层管理者与一线工人的差距、体制内劳动者与体制外劳动者之间的差距等等,诸多不合理的差距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隐患;三是分配不公与分配失范,如长期以来“强资本弱劳工”的分配格局,有些以牺牲生态环境、道德与法律底线为代价的财富累积,都是财富分配不公的体现。导致这些分配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城乡二元分割、渐进改革产生的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转型时期的制度失范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品的欠缺等,都是影响财富合理分配的重要致因。 郑功成教授指出,财富分配不公对社会危害巨大,它直接削减了人们的公平感与安全感,动摇了劳动致富的价值取向,也恶化了社会风气,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显性化。基于此,他提出要构建长久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从理念到宏观措施,再到分配格局,都进行调整,并提出了具体的努力方向:实现分配制度改革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实现对财富蛋糕的合理分配,树立“做大”与“分配”同等重要的理念;同时多管齐下,分步实施,合理协调公共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加大对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三大宏观政策的改革与结构优化,使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通过减税以实现劳动报酬的提高,并且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郑功成教授还就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进行了讲解,表示这是一个调节社会合理分配的机制,是调节财富分配格局的基本制度,它应当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同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制度不健全与公平性欠缺放大了公众的焦虑与不安,后顾之忧尚未完全解决,国家将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整合制度并缩小差距等措施,让全体人民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通过未来20-30年的努力,将中国建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在互动阶段,听众积极发问,郑功成教授作了详尽解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讲座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主持。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师生员工、齐鲁大讲坛会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讲座。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医改首届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多个部门咨询委员或顾问,还兼任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过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或重点项目等30多项,出版有《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辩》、《中国社会保障30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灾害经济学》、《多难兴邦:新中国60年抗灾史诗》、《中国灾情论》、《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30多种著述,发表学术文章约400多篇,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决策层重视。 相关链接:郑功成:完善社会保障 提升安全预期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王月 图/张东红 安莉莉 责任编辑: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