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2012年暑期学校:研究型与国际化齐头并进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7月15日

  [本站讯]开课10余天,暑期学校各项工作均步入正轨,更多精彩项目将陆续开展。自7月2日以来,暑期学校记者团的各路记者分别对“六大特色版块”进行采访报道,对今年暑期学校的整体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期间,记者们真切感受到暑期学校为实现国际化、研究型的目标所做出的努力。

从专业化到研究型

  立足于专业领域,学院领导与老师们对课程进行更深的发掘,对同学们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引导。从学术讲座、技能培训、开放实验等项目着手,本届暑期学校邀请专家名师,讲述精髓理念,展现了山东大学“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博大精神。
  数学学院今年除了开设双学位课程,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数学建模方法的技能培训。通过对数学建模方法的深入研究,将其应用到不同领域。连续性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中MATLAB应用、数学建模概率统计方法等不仅专业性强,更带有研究型特点的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由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开设,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职场竞争能力为目标的求职训练营邀请社会知名职场精英亲临讲课。在向同学们讲授职场哲学的同时,更与同学们对礼仪、信念、情商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使得训练营某种程度上成了大家发散思维,主动思考的乐园。

 请进来,走出去

  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丰富其海外学习经历,此次暑期学校积极开发海外教育资源。一方面,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短期海外访学、海外夏令营等活动,抓住机遇争取机会使更多的学生“走出去”,体验异域文化,收获不同体验。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2012年亚洲青年领袖游学营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丰富精彩的游学体验平台,促进不同国家间青年学生领袖的长久友谊。日本广岛女学院短期研修项目设有日语、日本文化体验,学生交流,旅游参观等活动项目,增加了海外学习经历,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中日韩三校交流项目文化活动则以校园参观、语言学习、观光旅游、中日韩学生联谊会、三国学生文化表演会、文化讲座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三国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同学们也可在活动中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
  另一方面,邀请外籍师生参与,来自外国的笑脸、语言与文化成为暑期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暑期英语夏令营中,9名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外籍教师将与同学们一同度过18天。畅谈纪录片、气候变化、音乐等主题。课程中的一系列户外活动也向同学们提供了在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公卫学院为英国杜兰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专题课程,搭建了海外学生与山大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校主办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师生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则吸引了来自海外的一大批师生,与山大学子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研究型与国际化的生动结合

  着力打造研究型、国际化品牌的同时,暑期学校也不断地寻找着二者的结合点。以生命学院开设的“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体现了研究型与国际化的生动有机结合。
  生物信息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分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数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尽管是综合性学科,课程的核心却指向的是生物学,是一门典型的为生物学进一步深入研究而开设的工具学科、研究型课程。1999年在国内高校中,山东大学率先开设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生课程。近几年,分别拥有多年德国、美国学术研究背景的魏天迪、王明钰老师为山东大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其中,王明钰老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微生物生理学博士,魏天迪老师分别于2002年和2007年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两位老师于2011年和2012年两次开设了“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与技术”暑期学校课程,带领学生们了解国际前沿知识,探索全新科学领域。这是山东大学学科建设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努力,也是山东大学学术实力增强的基础举措。

  2012年,暑期学校开设了453个项目,齐全的课程种类满足了同学们多层次的需求。对研究型与国际化的追求在诸多课程中多有体现。从2010年的国际化,到2011年的创新型,再到今年的研究型与国际化,暑期学校一直在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完善着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型与国际化仅仅是过程中的一步,或者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但研究型与国际化给暑期学校带来的学术上的深度与视野上的广度已经为暑期学校的日臻完善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 \ \ \


【供稿单位:本科生院     作者:孙荣榕    责任编辑: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