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8月17日,由中国法学会、共青团中央主办,司法部、教育部协办,山东大学承办的“2012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之主题论坛活动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举行。百余名港澳、内地青年法律学子参加了活动,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出席活动并致辞。
娄红祥在致辞中对港澳地区法律青年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现状、发展规模和学科实力。他指出,内地与港澳同根同源,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期待一脉相承。三地法律界的青年人的相聚与交流,必将对未来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培育人才、集思广益的重要作用。中国法学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秘书长刘剑主持了论坛。他简要回顾了“2012年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自启动以来的收获,并指出此次在山东大学举行的系列活动,作为三地法律交流周的重要内容,必将为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学子间的沟通与了解搭建起一座畅通的桥梁。
活动中,港澳及内地的优秀大学生和律师代表同台发言。大家围绕活动中的论坛主题“法律人的职业道德及文化修养”发表了演讲。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与法律系学生廖美欣和澳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邱庭彪分别以“律师的情、理、法间的平衡”和“交流周活动对特区法制建设的促进作用”为主题发言。香港张子安律师行的张子安强调了作为律师应秉持的三点精神:服务的心、维护公平、诚信和信誉。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贾配龙借助社会热点案例,分析了法律人应把持的理性精神。山东大学法学院学生张腾龙则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人文修养的六大要素。对于代表们的发言,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齐延平和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武树臣分别进行了点评。齐延平指出法律人的道德层次要求法律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应遵守道德标准,努力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他以自己实践中的案例强调了法律人的道德文化标准的重要性,并勉励大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武树臣教授指出,香港、澳门、内地学子齐聚山东大学,也是英美法系、欧洲大陆法系和中华法系的相聚,具有特别的意义。他引用典故,阐述了山东是中华法系最具代表意义的省份,并与在座三地法律学子分享了自己十几年法院工作的思考与感悟。
论坛结束后,港澳代表一行还参加山东大学举办的招待晚会,与山东大学师生代表联谊互动,以精彩的文艺演出展示了三地青年学生们的活力和风采。
据悉,“港澳与内地青年法律交流周”活动是“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大型普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开辟了港澳与内地青年交流的新渠道,增强了港澳法律学子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年法律学子相互学习和沟通搭建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