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大主办知识与论证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09月01日

  [本站讯]8月25至27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的“知识与论证”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举行。世界著名哲学家索尔•克里普克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来自纽约城市大学、匹兹堡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爱丁堡大学、台湾阳明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60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30位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逻辑哲学、道德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山大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江怡教授分别主持大会主题报告。克里普克教授作了题为“空名和虚构的存在”(vacuous names and fictional entities)的报告。报告力图表明,对于名称,更重要的不在于它们的内涵,而在于它们的指称,空名或虚构名称并不具有指示对象(referent),只是假装有指示对象。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主要探讨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途径问题,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逻辑,不能根据西方逻辑来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台湾阳明大学洪裕宏教授主要介绍了自我的统合历程理论,认为自我意识是一种递回能力或自我指称能力,这与自我作为动态统合历程是不同的;南京大学陈亚军教授主要介绍了实用主义内部的两大不同阵营,一者强调“语言”,而另一者看重“经验”,显示了实用主义虚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北京大学叶闯教授分析了克里普克风格的直接指称论对空名问题的处理,认为现有的两类解决方案,即增加对象的域、对含有空名的语句定义不同的真概念,都不成功;华南师范大学陈晓平教授对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理论做了修正,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认为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一种关系;Edouard Machery认为普通人与哲学家持有两种不同的主观经验概念:前者是“像是什么”的二阶特性,后者是与价位(valence)紧密相联的;武汉大学朱志方教授探讨了得到辩护的真信念是否算作知识的问题;北京大学徐向东教授主要探究了非道德主义与意志软弱的问题,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了认知主义的缺陷,并对理性能动性和自我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山东大学郭鹏副教授围绕罗素的“苏格拉底”探讨了专名的退化和指称的不确定性问题。
  会议期间,国内外学者针对分析哲学的热点问题,围绕心灵哲学、知识论、认知科学哲学、逻辑哲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宗教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历史等六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大会还开设了知识论、科学哲学与逻辑哲学、心灵哲学与道德哲学、语言哲学四个主题的研究生分会场。会议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二届洪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哲学系主任傅永军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开创了分析哲学大会召开以来参会人数最多、参会学者国别最多的记录,是对促进分析哲学研究发展非常有意义的规模宏大的学术盛会。 
\ \ \
\ \ \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孙慧中 谢一玭    责任编辑:红岩 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