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山东大学学生热议“校长一堂课”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2年11月08日

  [本站讯]11月6日晚,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为全校600余名师生讲授了一堂名为“走向大国的中国法治”的精彩课程。文、理、医、工各学科学生听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中国国际地位及法治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听校长讲课:何为大国

  课堂上,徐显明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五个方面界定一个大国的标准,得出结论“中国目前正处于大国化的进程中”。“六千米到八千米的飞机”、“鱼缸里的鱼”、“后视镜中的汽车”三个生动深刻的比喻描绘出中国经济上升期现状,阐述了增强“经济穿透力”迫在眉睫。他表示,政治上,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已取得了独特的国际地位,而真正的政治大国应担负大国责任,中国仍需提高平息国际争端、为世界制定规则的能力。而军事领域“不打则已,一打必胜”的军事能力不可或缺。徐显明着重强调了文化和制度两项“软标准”对大国的决定性意义,大国的文化应为他国所向往、制度应受到他国信赖;“制度”更是评判大国的根本标准,这其中法治具有关键意义。徐显明通过列举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制度强调了制度与文化对一个大国的贡献。一名法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就此感慨:“校长徐显明从‘中国是否是大国’的判断开始,旁征博引为我们形象地阐释了评判一个国家能否称之为大国的真正标准,并明晰了法治在中国走向大国路径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她认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成型,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秉持心底的法律信仰、向往大国文化、坚定不移地推行法治路线是当代学子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

与校长对话:幸福山大

  在“校长面对面”提问环节中,一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问道:“校长,你幸福吗?”徐显明对这一问题的精彩回答令人回味无穷。他面带微笑地讲述了范曾先生对幸福的理解,即“从吾所好”,只要自己把想做的事情实现了,进而获得满足感,这便是幸福。他还引用孔子名言“从心所欲不逾矩”,认为幸福不能只讲“从心所欲”,还应遵循“不逾矩”原则。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学生于岚谈到,自己十分赞同校长对于幸福的理解,能身处自身梦想的校园中、与交心的朋友共同学习成长就是幸福。问及山东大学的定位,徐显明阐发了他的“育人为本、质量为本、能力为本、本科为本”的办学理念,并鼓励山大学子在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中,以能力提高为标准,做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的山大人”。他勉励同学们处理好完美与卓越的关系,主张“宁可少一些完美,也要追求卓越”,使诸多在场同学茅塞顿开,摆正了在处理“完美与卓越”矛盾时的纠结心态。徐显明还风趣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的一些问题,清晰条理的思路、无懈可击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学子热议:在走向大国的进程中奋起读书

  聆听完徐显明的谆谆教诲,各学科学生感慨万千。一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级本科生谈到:“当听到山大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先生‘用生命捍卫宪法尊严’时,心不禁为之所动;当听到‘中华文明复兴亦是中华法系复苏’之时,心又不觉澎湃起伏;当听到当前人与自然面临各种不和谐的环境问题时,又感觉双肩责任之重大。”相比之下,一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2级新生可能难以理解“活的法系”、“大国标准”等一些专业词汇,但这并不妨碍他那激动兴奋的心情。“我刚入校不到半年就有机会亲耳聆听校长讲课真是太幸运了!虽然可能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和阅历,不能深入理解某些观点,但我知道校长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领我们去思索什么是大国、什么是法制两个基本问题,今后我要用怀疑、求真、创新的眼光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来自医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谈到徐显明用古今中外多个国家的实例时,将他心中的梦想与希冀娓娓道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保持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同时也应该用与时俱进的头脑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为一名山大人,我们自身也肩负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也应怀有这样一个梦想,用青年一代的创新思维改变中国现状,靠传统美德和道德品质坚守民族追求,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本场活动的主办方代表,山东大学研究生会主席董人豪谈到举办活动初衷时表示,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始终铭记山大“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积极推进校园学术文化精品活动的建设,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近距离聆听校长的教诲,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面对面与校长交流;同时,这堂课也使同学们宏观了解了中国各方面的现状,为今后更好地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打好基础。
  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徐显明曾说“什么是大学?学生就是大学。”而今,他在繁忙的工作中特地抽出时间为学生讲课,更是亲身诠释了山东大学培养学生的理念,即“学生是大学的主体”。作为山大学子,通过校长一堂课不仅亲身体会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与爱护,更感受到学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赋予学子的责任和期望。同学们说,听完这堂课,了解了大国的标准,明确了中国走向大国目前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催促着自己“明君子之德,养浩然之气”,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公民榜样、成长为社会各界的精英领袖、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在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奋发进程中,在中华民族大国崛起的宏伟征程中,让世人感受到山大人勤奋求索的精神。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夏芊芊 彭鑫    责任编辑:何芮 淋淋 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