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东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3年1月20日至21日召开。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学校发展。教代会期间,对于学校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待和建议,参会代表各有感想,《山东大学报》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几位代表。在此我们辑录他们的声音,转呈他们的建议。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林聚任教授说——
回顾过去的一年,感觉山东大学的变化很大。不但校园变得整齐靓丽了,而且学校在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及科研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作为一名教师,我对山大2012年取得的每一方面的进展感到由衷的喜悦。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自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之后,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哲社学院近几年已有多位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的博士来此工作,还有不少外籍教师也来山大求职。一个学校和学科的发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此外,据我所知,山东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有突出进展。去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和各类年度项目在数量和经费上都创了历史最高水平。结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了协调创新研究平台申报工作,我们社会学学科也积极参与了这项新的学术工程。学校的“大部制”改革于2012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在高校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展望2013,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山东大学各个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学校“大部制”改革虽然已基本完成,但是学院或学科的“大部制”改革还有待于深化,如何理顺各学科的关系仍值得期待。学校要建立起“学术为尊、学者治学”的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应更加重视对社会科学应用学科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学者结合国家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密切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民生、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开展更多更有价值的社会调查研究,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陈冠军说——
2012年是山东大学快速发展的一年。从学校岁末年初推出的系列报道——“数字看山大”来看,学校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亮点纷呈。特别是学校进入ESI前1%排名的学科数已经达到9个,数量在国内高校中列第9位,这标志着学校在通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路途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这一成绩的取得,作为山大人我感到欢欣鼓舞,为我们学校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感到我们每个山大人的重大历史责任。这一成就的取得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将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紧跟学校的发展战略步伐,在2012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启动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再创佳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舞蹈编导”获评省级特色专业,《信号与系统》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蒋保臣教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学校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空间科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评省级创新实验区,并与中科院签署了协同创新人才培育菁英计划;学科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天、海、韩”特色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整体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校园国际化氛围开始显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方向,也迎来了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契机。我们应当乘党的十八大的春风,积极努力地工作。展望2013,我们充满信心。无论是校本部还是威海校区,2012年所取得的成绩,为学校2013年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看到山东大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希望看到我们学校继续在教学、科研诸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同时,我们希望学校在注重发展济南和青岛校区的同时,也积极扶持威海校区的发展,让威海校区共同分享山东大学的改革发展成果,使威海校区能够跟上整个山东大学的发展步伐,使威海校区为整个山东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春说——
正如徐显明校长在学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2012年是山东大学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是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的一年。对一年来学校的发展成就,我最为深刻的感受有三个方面:一是“视野”,学校明确而醒目地把山大发展放在全球顶尖大学的共同成长环境中,放在世界一流大学各项学术指标的坐标系上,不断地进行衡量、对比、观察和激励;进而紧紧抓住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机遇期,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二是“措施”,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全面开放办学等强有力的新举措,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开拓中,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发展势头。三是“境界”,学校在创新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完善具有山大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明确回答了我们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为什么要办这样的学校、如何去办这样的学校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并在办学实践中显示出一种难得的教育理想和境界。
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盼,集中到一点就是按照已经制定的发展蓝图,集中精力,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基础工作。具体到我们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我们的期待就是一句话,也是众多海内外校友的寄语:继承传统,再创辉煌。我们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充分发挥我们的一切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学院各项事业新业绩,我们期待着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山东大学实现自己办学目标的代表性学院。
医学院党委书记陈鑫说——
过去的2012年,学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一批顶尖人才汇聚山大,协同创新全面展开,大部制、学部制改革初见实效,青岛校区建设全面铺开,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锋,山东大学的国际声誉大大提升。面对学校一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备受鼓舞。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医学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郎景和等一批知名学者加盟学院。王双喜、陈子江教授的2篇论文在《Nature》发表,学院教师发表的SCI论文有4篇的影响因子大于10。陈子江获得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院获得教育部“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2个。赵云鹏荣获ASBMR年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张猛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学生获奖数量和层次也创下新高,我们向着实现“培养中国最优秀的医学生”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成就令人振奋,也带给了我们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13亿中国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山大人也有一个“山大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的师生也有一个“医学梦”——“精益求精,博施济众,建设世界一流医学”。为了这个梦想,我们医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脚踏实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规划设计好两个“卓越医师”项目,完善研究生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真抓实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攀越计划》和学校“十二五”规划,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医学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口腔医学院院长徐欣说——
2012年,山东大学步履坚实,成就斐然,我们由衷地为学校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发展而备感自豪与幸福。纵览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教育质量工程的特色凸显,科技创新实力的全面提升,对外交流及民生工程的崭新实效,青岛校区创设的战略进程,我们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山东大学系统正在形成,体制改革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大部制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特色新星——齐鲁医学部的成立,让所有山大的医学人都对未来医学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快速发展、医学资源和教育平台的建立与共享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口腔医学教育事业已经享受到了齐鲁医学部成立带来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获得了成效。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口腔医学院医教研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入围国家基金项目8项,创历史新高;口腔医学专业获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口腔医院顺利通过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
2013年,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山东大学的步履更加坚定,令人振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誓约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坚守的信念。我们将迎接挑战、直面困难、凝神屏气、全力以赴,为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不遗余力。我们学院将全力使学校给予支持帮扶的正量效应放至最大化,我们已为这种帮扶和支持的到来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和铺垫。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加强合作交流,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优化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实现科研成果的持续高速增长;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贡献力量。
纪委副书记、监察审计部部长杜言敏说——
2012年学校事业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线,心怀梦想,昂首向前,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天大的事”和构建山东大学系统“地大的事”上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2012年学校制定出台并全面实施了《攀越计划》、《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宏篇绘制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蓝图。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正式加盟山大,研究生导师莫言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擎天巨柱”。青岛校区正式奠基并启动一期建设工程,威海校区“天、海、韩”特色建设成效显著,山东大学系统建设成效显现。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学校党委获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初步构建,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驾护航功能日益彰显。
2013年,“中国梦”在启程,“山大梦”将继续扬帆前行,我们相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乘工作作风改进的东风,学校上下一盘棋,积聚正能量,坚持改革与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民生建设等方面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学校党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吉小青说——
2012年是学校踏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在这一年里学校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跨越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管理学院作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学校良好的宏观环境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徐显明校长的报告非常全面,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学校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令人振奋,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我感到非常受鼓舞,更为管理学院的发展感到非常有信心,也希望管理学院师生员工在学校和学院新一轮发展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将是山东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年,希望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把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进一步深化各方面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保持整体稳定,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处理好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使机关、学院及学术委员会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环境;在继承发扬百年优良文化传统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文化方面的创新,促进各项事业在新时期更快发展。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宏伟说——
2012年学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人才培养成绩斐然,“泰山学堂”结出累累硕果,“尼山学堂”又一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各类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纷纷涌现。学术研究取得累累硕果,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进步更加突出,无论是中标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量,还是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都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喜人,实现了人文社科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零的突破,新增和引进了一批院士、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和国家特聘教授,大师级人物纷纷加盟山大。国内外合作拓宽了办学空间,东营、苏州、深圳3个研究院先后揭牌成立,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合作平台,丰富了“山东大学系统”;与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签约合作,增强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青岛校区开工建设和校园环境的改善,提振了山大人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的动力与信心。
对于学校发展,期待学校在“2011计划”方面取得更大成绩,特别是要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山大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提升和完善为学生服务的软、硬件条件。提高教职工收入,加快教职工住房建设。深化大部制改革成果,推动校部机关的部门间协调,应当重点解决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联动和推诿扯皮等问题。更加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和行政教辅人员的发展。
相关链接:二届四次教代会系列报道:一棹东风·期待
二届四次教代会系列报道:一棹东风·开幕
二届四次教代会系列报道:一棹东风·使命
二届四次教代会系列报道:一棹东风·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