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用汗水点燃创造的激情 用爱心放飞学子的梦想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3年04月04日

\

  [本站讯]陈言俊,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教育平台负责人。多年来,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致力于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坛,无怨无悔。用汗水和生命诠释着教书育人这个平凡的岗位,神圣的事业。

让思维沸腾起来 让智慧行动起来

  每当走进陈言俊的创新工作室,都会被这样一行散发着创造性激情的文字所吸引——“让思维沸腾起来,让智慧行动起来”。
  放飞的思绪,睿智的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2012年的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中,陈言俊带领山东大学队击败了美国西点军校队,获得了该顶级国际赛事的第一名,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播放了该场比赛盛况。此外,他指导的学生还在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在“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泰汽新能源杯”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公开赛(徐州)中获两项亚军,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在“2012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获一项亚军、一项季军,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
  2012年,陈言俊组织了山东大学“电子竞赛培训”,设置了《机器人制作与训练》暑期学校课程。
  2012年,他带领团队组织指导山东大学学生参加参加各类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650人;2012中国水球机器人大赛40人;“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创新设计大赛15人;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57人;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公开赛80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20人;参与电子竞赛培训128人;机器人制作与训练暑期学校46人。
  2012年,陈言俊指导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5项,指导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31项;带领团队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通识核心课程1329人,选修课560人,暑期学校174人,学生创新实习920人,校赛及各类竞赛1874人次,平台受益学生达4826人次。2012年学校公布推免研究生,31人通过参加各类竞赛获保研资格。
  陈言俊为促进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改革,开创育人创新平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爱岗敬业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美德

  一个人只有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会为之不断奋斗。陈言俊有着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他潜心钻研业务,不断创新,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关爱学生,乐于奉献。学生创新大都在课余时间,陈言俊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暑期学校及电子竞赛培训和竞赛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假期,多年来他几乎每个假期都不能休息。夏天竞赛期间,陈言俊经常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西瓜、方便面、盒饭等端到学生的面前。他热心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带他们外出参加比赛时,经常和团队其他老师为他们垫付生活费。
  为工作,陈言俊顾大家舍小家。爱人常年患病,而他只能抽业余时间陪同爱人看病,晚上回家再给爱人熬药。自己生病时,为了保留指导学生的时间,他总是安排在晚上抽空去打吊瓶,第二天继续工作。就是这样,爱岗敬业已经成为陈言俊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他经常告诫团队的成员,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充实感。“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抱着这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陈言俊默默地奉献着,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对自己讲授的课程,他总是一丝不苟,认真备课,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他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们的精神状态调节课堂气氛,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陈言俊主讲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通识核心课程和《现代物流与物流自动化》等选修课虽然都安排在晚上或周六,但他从未缺课。他采取启发引导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他特别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课题、制作、写论文,并采取集中讨论与个别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通过创新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用汗水点燃激情 用爱心放飞梦想

  ——“刚到工程训练中心那会儿,因为有陈老师的帮助和护佑,我快乐地融入这里,工程训练中心成了我第二个家。天天醒来看到和蔼的陈老师,置身实验室有那么多能干的同学、睿智的老师在周围,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犹如鹿儿找到了群,孤雁寻到了队。”
  ——“今年工程训练中心硕果累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的成绩对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之前做梦也没想到过能拿国家一等奖。我只能说自己太幸运了,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给我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大赛后,同学们总是喜欢用这样的话语,表达自己对陈言俊和他的创新团队的热爱。凡来过工程训练中心的人都知道,我们这里有一只优秀的大学生创新训练团队,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就是陈言俊。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每位成员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需要每位员工的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但更加重要的是,首先要有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带头人。陈言俊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他要求创新训练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向学生开放,这就意味着牺牲所有的周末休息时间,无限制地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工作量要成几倍地增加。他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形成开放式的自主管理和学生签到制度。开放实验室教师实行轮流制,陈言俊只要不出差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很晚。若是遇到赛事,在竞赛期间,他经常睡在实验室,确保只要实验室里有学生,就有老师在。2012年通识核心课程、选修课、课程设计、国家级创新立项和综合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全年创新实验室开放时间达300多天。
  在创新活动中,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亲自示范,在电路板焊接过程中手把手地教;在机械制作过程中,他亲自做最危险的工序。他一丝不苟地指导学生编程、调试、演示,不厌其烦地多次修改学生在竞赛期间上交的论文,有时甚至改到凌晨一、两点钟。带学生外出比赛时,他和其他老师总是与学生同吃同住,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他创新教学,增强互动,以启发引导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们的参赛能力、实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增强团体协作意识。
  近十年来,陈言俊带领团队获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教研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团队。特别自2005年以来,他组织和指导山东大学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参训学生6806多人,参赛学生2280多人,共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33项。其中,国际奖2项,国家级奖157项,省级奖174项,保研学生255名。陈言俊指导的学生多名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的大学;多位学生分配到国内外知名企业,有的已成为技术骨干。


相关链接: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爱岗敬业模范牛军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爱岗敬业模范冯维明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爱岗敬业模范刘新泳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爱岗敬业模范张权


 


【供稿单位:工程训练中心     作者:高建军    责任编辑:莉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