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潜心学术求真理 知人育人塑良材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09日 08:58 点击次数:

\

  [本站讯]曹廷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现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李维安教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他长期从事公司治理、银行治理的教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工作,是国内银行治理研究的先行者,其公司治理和银行治理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坚定科研  脚踏实地
  曹廷求始终把科研作为工作重心,坚持科研导向,他秉持方向坚定、目标明确和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要一心一意搞科研。多年来,曹廷求在公司治理和银行治理的研究阵地上,尤其是银行治理这一国内崭新的研究领域,从无到有、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却从不自满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层次。他领导的银行治理研究领域已成长为山东大学金融学科的特色之一和重要增长点,其创建和领导的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已经初步建设成为集国内外银行治理理论研究、资源汇集、政策咨询以及实践推广于一体的科研重镇。
  曹廷求的科研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致力于搭建以数据库、学术交流活动、文献资料为核心的学术平台;第二,率先开创了国内银行治理研究的先河,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银行治理研究团队;第三,通过准确把握学术前沿、关注中国特色、拓展实证方法和治理外延等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以理论发展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研究模式。
  搭建学术平台以数据库、学术交流机制、文献资料积累为核心,数据库建设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上市银行数目较少且上市时间相对较晚,大量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足,客观上限制了银行治理研究,数据的难获取成为制约银行治理研究的瓶颈。要想在银行治理研究中实现突破并获得竞争优势,要求有能够科学反映实践层面的原创性指标和银行治理数据。近几年,曹廷求带领科研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银行治理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创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银行治理数据库,其中包括银行治理评价标准指导准则、使用手册以及数据库主体三个部分,涵盖了商业银行的基本信息和治理方面的所有信息,对于银行治理理论研究、日常监管及银行治理实践意义重大。此外,曹廷求的银行治理团队通过手工搜集公司年报、访问公司官网、问卷调查以及通过监管部门获得公开资料等方式构建了一系列其他数据库,包括商业银行网站信息披露数据库、山东省农信社公司治理数据库、上市公司董事网络数据库、上市公司自查报告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复杂股权结构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成为银行治理团队的特色之一,在治理研究领域中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为建立完善的学术交流机制,曹廷求发起并主办了一系列公司治理与银行治理研讨会,建立了团队与海外知名学者的定期交流与合作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团队的国际化进程。曹廷求将科研工作中的国际化视为研究工作的近期目标,高度重视与海外学者的合作,目前已与美、英、加拿大、荷兰以及港台等多所大学知名学者建立了定期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他还注重文献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公司治理研究的特点,将主要研究精力集中于实证研究,特别强调统计、计量方法的引进、学习和创新,并应用于日常研究工作中。
  “以实践为导向、以发现真理并指导实践为目的、坚持学术成果实践化”是曹廷求的科研宗旨。他的第二个科研工作重点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开展研究。他在国内最早开展银行治理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形成了成熟的银行治理团队并创建了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与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等监管部门和国内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目前,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已成功举办两届银行治理研讨会,为业界、学术界以及监管部门等搭建了一个定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而“中国•银行治理研究中心”网站(www.bgchina.com)的建立,将团队内部成果,包括学术研究、实践研报、法律法规以及治理评价等成果向社会公开化,为业界的治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同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平台。
  曹廷求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形成了三个特点:以学术研究的前沿为导向,重视文献积累、把握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公司治理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情景化问题,形成了包括地方官员与银行行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治理问题、创业板高管离职套现行为动机的研究等一系列成果;注重数据搜集和方法创新,不断拓展公司治理外延,注重从独特视角发掘新问题, 从治理风险、治理免疫等崭新视角拓展公司治理的研究。
  近年来,曹廷求在经济类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6篇,其他CS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种奖励。

专注教学 不遗余力
  曹廷求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分,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他将学生培养与科研视为同等重要的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生培育模式。
  曹廷求自1991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分别为在校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开设多门课程。他热爱教师职业,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以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内容问题化为原则,得到了多方认同和好评,2000年被评为经济学院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金融投资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骨干成员的“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曹廷求认为“师者,传道为先,授业与解惑并重”,认为做研究要先学会做人,学习与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明白道理并发现真理,生活中理应做到自重、自觉、自制,吾日三省吾身,知过常改以求常进。在科研素质培养上,曹廷求重视学生的韧性和忍耐力,他通过不断地督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所做各项工作,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潜能。在日常生活中,曹廷求通过定期与学生见面、不定期单独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智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从而确保学生在各方面均衡发展。
  曹廷求领导团队的另一特色是通过定期文献课、定期汇报会和不定期约谈等方式,建立了有效的团队内部交流机制。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周上一次前沿文献课,每周为新成员增开基础文献课,通过定期读文献的活动,夯实了专业基础,加深了对经典理论和研究前沿的把握。为了实现团队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团队成员研究方向集中从而造成研究低效,曹廷求根据研究前沿和国内特色,在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以及团队成员的自身特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细化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团队成员沿着大团队和小团队两个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制定小团队研究规范并定期安排小团队会议的形式,实现了内部成员的有效交流,为学术研究的传承和成果的积累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每两周召开一次团队内部见面与汇报会,要求每个小团队汇报各自科研进展,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不定期约谈小团队负责人和循环跟踪并听取负责人定期汇报的方式,曹廷求能够准确把握每个研究方向的进展状况进而给予相应指导。团队专业化运作的模式实现了以点带面、大小结合的有效管理。
  曹廷求认为与导师合作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有助于充分地认识研究工作应当遵循的路径;导师通过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目前,他已经指导学生在国内多家重要经济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多名学生论文入围多届中国金融学年会,多名学生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学科建设 尽职尽责
 
  金融学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经济学门类之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高度重视专业的建设。曹廷求作为金融学团队的骨干成员,一直十分注重金融学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专业的国际化推进。近年来,他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并得到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与国外多所院校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曹廷求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把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国际化水平能够使其永葆先进性,走在科研的前列,而保持一个学科的可持续性,青年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尤为重要。因此,他尽最大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发展平台和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环境,极大地推动了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在金融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金融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入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金融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第四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金融学被评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相关链接: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刘大钧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杨杰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法学社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周向军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复杂工业系统节能与先进控制团队
  十大系列人物报道——新闻人物秦建武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刘海明 程子奇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梦冬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