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9月9日,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学习专题报告会。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主持报告会并讲话。校长徐显明出席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韶兴教授作了题为“对群众路线的几点认识”的报告。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守信介绍了山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他说,前一阶段,学校各单位采取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和专题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研读了中央确定的三本必读书目,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为进一步深化学习,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特邀请王韶兴教授为大家解读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问题。在听完报告后,他认为,报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对于大家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推动作用。此外,他还对下一步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第一,要采取多种形式,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加强研讨交流,切实打牢学习教育这个基础,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目的。第二,各单位要进一步端正态度,通过多种形式,继续深入听取意见,认真梳理,找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开展对照检查、开好民主生活会和抓好整改落实做好准备。第三,各单位领导班子要边学边查边改,对查找出来的“四风”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及早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总之,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满意度上,落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既要抓好自身又要抓好本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韶兴教授作报告
王韶兴教授从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认识、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群众路线的能力支持三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详细阐释,全面深刻地解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有关理论问题。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认识,他认为,政党是主体、路线是手段、群众是目的。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悠久,是党的传家宝,是党制定各级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坚持好、发展好群众路线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提高认识、密切联系群众,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多下功夫。关于群众路线的价值指向问题,他谈到,群众路线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群众路线又是民生路线,党联系群众的能力实质上是改善民生的能力,也就是要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以“足民需、启民智、保民权、强民体、优环境”。对于群众路线的能力支撑问题,王韶兴强调,党群关系好不好,关键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好、发展好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执政党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治党管党的能力、多党合作能力、执掌政权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政党交往能力、政党学习能力、政党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健全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体系,全面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是看好“传家宝”、守好“生命线”的战略选择和恒久之策。总的来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有三个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群众路线”回答的是“主体、手段和目的”的问题;“教育”回答的是群众路线“怎么看”的问题;“实践”回答的是群众路线“怎么干”的问题。


会议现场
全体校领导,全校正处以上领导干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成员,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成员参加了报告会。山东大学(威海)设视频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