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微信

山大发布

抖音

视频号

微博

小红书

快手

哔哩哔哩

山东大学报

山大要闻

六场圆桌对话同时举行

发布: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日期:2014年05月23日

  [本站讯]5月21至22日,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同时举行六场圆桌对话。与会学者围绕分场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

  第一场圆桌对话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共同召集,与会学者围绕“人类共同伦理与儒家伦理和基督教伦理”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展开激烈讨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罗兰•波尔教授作了题为《时代变迁中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演讲,曾振宇教授作了题为《21世纪中生命尊敬与敬畏心态的生活方式——一个儒家化基督徒的沉思》的发言,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哲学与文化》社长潘小慧作了题为《儒家伦理与人类共同伦理——以<孟子>中几个与生命相关的例子为据的讨论》的报告。

\

  第二场圆桌对话主题为“人类共同伦理与儒家伦理和犹太教伦理”,由教育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教授傅有德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方学系张平教授共同召集。张平教授作了题为《早期犹太教与中国传统中的“蒙选”观念》的发言,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作了题为《儒家的角色伦理学: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挑战》的演讲,宗座格列高利大学教授、犹太教拉比大卫•梅尔教授在欧洲割礼问题及其对探寻共同伦理观方面进行了发言,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就儒家的伦理底线、道德境界及其世界意义进行了阐释,傅有德教授作了《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的孝道》的演讲。

\

  第三场圆桌对话主题为“儒家伦理和印度文化:文明古国的碰撞”。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马塞多教授从一夫一妻制的争议着手,探讨文化的多样性。与会中外学者围绕儒家伦理和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如何求同存异,建构共同伦理观进行了讨论。

\

  第四场圆桌对话主题为“人类共同伦理:概念界定和本质特征”,对话召集人为山东大学跨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谢文郁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作了题为《人生构想》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国荣教授作了题为《学以成人——以儒学为视域》的演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沈清松教授分享了从哲学基础到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伦理实践,美国洛杉矶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总干事李灵探讨了全球化运动中的价值多元问题,谢文郁教授从德性概念分析角度比较了亚里士多德和儒家思想。

\

  在第五场圆桌对话中,学者们以“儒家伦理与当今人类共同伦理建构”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玉顺教授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王新春教授共同召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苗润田教授作了题为《儒家伦理精神与人类伦理的建构》的发言,蒙古国立大学其米德策耶教授阐述了儒学文化在现时代的价值,台湾两岸统和学会秘书长、佛光大学研发长、文学系谢大宁教授作了题为《王道与霸道——传统文化对解决两岸分歧问题的启示》的发言,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萧宏恩从医学场域论述了当今的儒墨之道。

\

  第六场圆桌对话主题为“儒家伦理与全球化背景下之国际关系”。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共同召集。美国哈佛大学罗斯•特里尔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儒法紧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间有弥合吗》的演讲,清华大学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任廖凯原教授论述了黄帝法律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美国世界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教授作了题为《当今世界的全球性不和谐:我们能改变它吗》的发言。
  六场圆桌对话中,与会学者的发言和演讲均有嘉宾进行一对一点评,现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促进了中外学者的学术交流。

  相关链接: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新闻发布会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一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组委会会议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开幕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主题演讲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视点图志一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二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报道之国际合作会议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专场音乐会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高端对话三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视点图志二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博士生论坛
  聆听世界·尼山论坛系列报道之联谊交流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文/肖莹 鹿瑶 图/王辰 鹿瑶 薄玉迎 邓瀚文 刘鑫 魏佳    责任编辑:莉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