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9月28日,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山东大学在比赛中获一等奖3项(含亚军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取得历史突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宋锐、马昕、朱政国、付天宇、汤庆新5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中心张国腾教授团队研究生丁伟凯、肖仕钧、鲁一川、蒙锦桂、徐劭组建的“百变铁甲”代表队,以“‘灵枢’——模块化自主重构机器人系统与协同控制技术研究”为参赛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同时夺得本届大赛亚军。作品面向单体足式机器人故障容错性低、功能固化等核心痛点,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构建“灵枢”系统“具身大脑”,通过多模块自主拼接形成2N足式机器人系统,采用分布式协同运动控制实现形态自适应重构与多体协同作业,兼顾高负载稳定性与灵活机动性,显著提升系统的扩展性与任务适应能力。该研究突破了单体足式机器人性能边界,为新一代面向救援、工业与勘探等复杂任务场景的智能化装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孙有祥、李子龙、贺光旭、刘帅、李轲组建的“AAA专业摘果子”代表队,以“面向多种水果作物的智能机器人管理系统”为参赛作品,在马昕教授的指导下,荣获大赛一等奖。作品提出“覆盖果园管理全流程的智能机器人系统”,通过集成自主巡检、智能报告与决策执行,构建基于感知—推理—执行闭环的具身智能,突破当前农业机器人功能单一、流程孤立的局限,为果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果园管理由人工粗放走向精准高效,具备广阔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桑龙嘉、刘江、曹志君、侯荡组建的“什么都队”代表队,以“面向汽车内饰生产的机器人搬运-缝制系统设计”为参赛作品,在宋锐教授和付天宇博士后的指导下,荣获大赛一等奖。该作品提出“基于多模态感知与智能协同控制的柔性织物自动化操作” 这一新思路,为汽车内饰缝制提供“视觉精准定位-智能抓取决策-机缝协同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汽车内饰制造从人工依赖型向自动智能化转型,契合制造业升级背景下工业生产高效化、低碳化发展需求。

本年度,学校为做好大赛参赛动员和选拔培育工作,积极谋划,下好先手棋。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依托“攀登者”学术成长计划重点打造“学术嘉年华·大赛年”创赛系列活动,联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25年第一届山东大学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稷下风”赛事培训会、“知行者”备赛训练营等多项活动,在“山大研究生”公众号开辟专栏,共选送30支队伍参加实战锻炼,有组织推进创赛育人。

本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大赛以“具身探索 智筑未来”为主题,共有来自22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545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325支队伍进入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