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关于表扬在青春建功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青年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发布。山东大学焦家遗址考古青年创新团队、“氢进万家”数智化管控科技创新团队2支青年集体和多名青年个人入选。
山东大学焦家遗址考古青年创新团队在团队负责人、考古学院院长王芬教授带领下,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项目,在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团队融合田野考古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考古学拔尖人才,并通过高端展览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助力文化“两创”发展。王芬教授作为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获得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波教授领衔的“氢进万家”数智化管控科技创新团队,在氢能领域,构建了氢能系统一体化规划设计和智慧安全管控新技术。团队提出氢能多场景经济性评价模型和氢气“制-储-输-用”优化设计技术,创新氢能系统“经济优化-平衡调控-场站决策”三级协同调控技术,突破了涉氢场景多模态安全监控与安全保障新技术,研发氢能多场景规划设计平台与智能管控平台,为氢能规模化应用和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助理、复制回归团队骨干成员陈肖杉带领团队完成2000家境外藏书机构的汉籍存藏调查,编纂50万条境外汉籍版本目录,发现3500部境内缺藏汉籍,并实现1800部再生性回归。团队构建的数字化平台,为中华古籍的全球保护与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卢国鑫教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要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等项目支持下,扩展绿色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应用领域并填补了冲击诱导微尺度反向变形的研究空白,提出复杂构件控形控性工艺优化理论并突破了传统工艺对高性能激光器的依赖。
齐鲁交通学院教授、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副主任李召峰首创多源固废协同处理技术,建成全国首条50万吨/年绿色低碳赤泥基胶凝材料产业化示范线,破解氧化铝行业“以渣定产”困局,并实现赤泥基材料100% 替代水泥用于高速公路基层建设,为绿色基建提供了新范式。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胡思煌成功解决最小存储再生码核心公开问题,为分布式云存储系统提供了新型编码技术方案,并指导博士生获2024年IEEE信息论学会学生论文奖;提出ABS极化码加快极化速率,给极化码在6G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技术方法,相关技术与华为公司合作转化。
本次全省各行业各领域共107个集体和103个个人受到表扬,此次表彰充分彰显出山大青年师生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力军作用,是山东大学坚持“四个面向”、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平台,进一步激发师生投身强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全校广大青年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