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9月26日,山东大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会在中心校区举行。新华社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网络舆情参考》总编辑段赛民作了“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媒体关系管理”的报告。山东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曹升元主持报告会。

段赛民从“喜大普奔”等几个网络词语入手,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和热点事件,畅谈了网络舆情总体态势,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与焦点,突发事件舆情处置与管理,媒体与媒体关系,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关系管理等。
段赛民认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策源地、舆论传播集散地和舆论交锋主阵地。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表现出如下新特征:小微舆情热点化;民间舆论暴力化;“意见领袖”食利化;线上线下联动化;地方政府执网能力不足,导致舆情事件被不断放大;政府公信力缺失,易引发网民过度质疑;少数网民和“意见领袖”言语偏激,加剧社会负面情绪交叉感染;国内外异见分子制造和炒作社会热点,干扰民众判断等方面。
段赛民分析了今年1-6月份互联网上出现的20多个相关舆情事件后,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与焦点主要体现在贪污腐败、学术造假、师德败坏、招生黑幕、收费牟利、雷人雷语等几个方面。关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与管理,段赛民认为,舆情事件往往会成为影响一所大学的网络形象的重大转折点。我们一是要建立一种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二是要确保两个前提:打铁还得自身硬,提高舆情素养。三是要坚持三个原则:公众利益至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成为第一消息源并掌握对外发布信息的主动权。四是要把握四个要点:既要快速反应更要科学反应;尊重民意又要避免被“民意”束缚;正确看待理性舆情与非理性舆情;既要务实处置也要善用主流舆论。五是要防止五种错误行为:沉默,清高,封堵,恐惧,乱说。
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媒体关系管理,段赛民强调,现在微博、微信已经成为自媒体和“意见领袖”的一个舞台。“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媒体,只有了解媒体,才能知道如何建立一种恰当的媒体关系。
曹升元在总结时说,段赛民总编辑的报告立意高远、思路新颖、分析透彻,为宣传思想工作和学校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宝贵的经验。山东大学正处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改革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虽然近年来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我们依然面临着舆论的关注与监督,依然面临着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如何强化正面宣传的形势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校长助理贾磊、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00余人听取报告,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青岛校区设视频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