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日新·新春报道|㉗雪域高原上的山大力量

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党支部的坚守与创新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10:11 点击次数:

[本站讯]作为雪域高原的第二条“天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地形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工程,某西部重大铁路肩负起了中国三代铁路建设者们的梦想。该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复杂、气候条件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其修建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山东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李术才院士团队坚持党建铸魂、实战育才,常驻工程所在地西藏开展科技咨询和人才培养工作,齐鲁交通学院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党支部全体师生党员迎难而上,在支部书记许振浩教授的带领下,自2023年3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某重大铁路重点专项和7月负责某隧道下穿古冰川泥石流沟注浆工程以来,常驻项目现场师生、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共计60余人,其中党员20余人。在此期间,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凝心聚力,筑牢党员的理想信念之基;依托工程现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党建聚力,筑牢工程现场坚实根基

元宵佳节之际,党支部在工程现场举办了“牢记初心使命,服务重大工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支部组织现场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易贡将军楼参观学习,追寻老一辈革命家、建设者在祖国边疆艰苦地区的光辉历史,铭记他们为西藏建设所付出的热血与汗水。党支部成员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张国华将军的英雄事迹展,张国华将军在解放西藏的征程中,毅然率部进军高原,面对恶劣环境和艰巨任务,他毫无惧色,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西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支部的每一个成员。

此次参观,党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公而忘私的崇高情怀,反响热烈。党员们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革命家、建设者为榜样,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立足岗位积极作为,为实现学校在该项目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双胜利而不懈奋斗。此次党建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对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践行使命担当的再宣誓。面对高海拔、缺氧等恶劣环境,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科研攻关,将论文写在雪山之巅,将奋斗足迹留在祖国边疆,为隧道工程的安全建设贡献山大力量。

科技创新,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

在高原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中,团队始终秉承和发扬山东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深入工程一线”的理念,坚持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防灾需求,开展“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他们从简陋的驻地起步,一边开展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工作,一边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党支部驻地。春节期间,技术人员依然坚守岗位,为现场施工进度保驾护航。自正月初七以来,课题组30余名师生便陆续返岗投入现场科研工作,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项目现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下穿古冰川泥石流沟软弱富水砂卵石地层,施工过程存在重大突水突泥和地表河流导通溃入风险。团队成员始终牢记李术才院士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施工现场是最好的实验室”,以此为动力,他们坚定信心、不断钻研,通过无数次试验与调整,攻克了一系列注浆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已完成2个注浆试验段的工作,第3个试验段也已顺利开工。这一系列进展的背后是党支部成员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党支部将继续高举党建引领的旗帜,秉承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继续在雪域高原上挥洒汗水、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为隧道建设贡献山大智慧。同时,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山大精神,在祖国边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供稿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作者:董晓燕 李珊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孟丽 刘怡康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