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寒假报道(17):坚守考古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传承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3日 15:21 点击次数:

[本站讯]寒假期间,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的系统性发掘与研究工作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师生扎根考古一线,将田野教学实习与寒假社会实践紧密融合,在田野发掘、室内资料整理和野外考古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实操性训练和体验活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山东省考古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焦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进行验收,对田野工作给予肯定。

不畏严寒坚守田野一线,求真务实锤炼发掘技能

团队认真做好考古理论教学和田野发掘技能的培训。寒假期间,在老师和技工师傅的指导下,田野发掘小组的学生从上到下,逐层揭露,独立完成探方的发掘、测量、绘图、拍照、记录等工作。通过对遗迹遗物的清理和采集,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发掘方法与技术,熟识了常见的考古遗物及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与要求,并初步具备了绘图、摄影和测绘等各项田野必备技能,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焦家遗址文化面貌及学术价值的了解和认识。

焦家遗址在本年度及寒假期间的发掘,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主要遗迹类型有房址、灰坑和墓葬等。房址中除绝大多数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外,另发现有数座属龙山、岳石文化时期的房址及相当数量的柱础或柱洞。大汶口墓葬中新发现有2座属大汶口文化晚期晚段的大型墓葬,且发现有一例儿童瓮棺葬,均填补了焦家墓葬的空白;灰坑和灰沟也多属大汶口文化时期,另发现有一批颇具特色的龙山和岳石文化时期灰坑。时代多元、类型多样的遗迹和遗物,进一步丰富了焦家遗址的文化内涵。

抽丝剥茧提取各类信息,有条不紊做好资料整理

结合焦家遗址出土遗迹遗物的实际情况,寒假期间,团队师生对本年度的发掘资料进行了初步整理。一是全面核校、梳理原始记录资料,明确各个探方的地层分布和遗迹叠压打破关系,根据类型学原理检验发掘期间对遗迹单位相互关系的判断;二是以最小堆积单位将各类文字资料记录汇总,完善纸质资料库和田野发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以便于档案的管理、查询和后续研究;三是根据原始文字记录清点遗物,进行清理、拼对、统计、挑选标本、描述和绘图,对彩绘陶、彩陶等特殊器类以及其他不易保存的遗物进行保护性处理和修复;四是对土壤样品进行浮选,对陶器标本进行残余物采样,并对发掘过程中系统采集的人骨标本、动植物遗存、环境样品和典型文物标本等进行系统清点和归类,挑选典型样品寄送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考古发掘中的单个遗物标本、单个遗迹或文化层,其存在既具有偶然性,也存在一定必然性。从发掘资料出发,进行科学地归纳与综合,摒弃偶然性,揭示资料的内在联系,进而可形成对遗址范围、年代、性质等的系统而科学的认识。

眼观六路找寻断壁残垣,脚踏实地丈量厚重历史

寒假期间,在发掘和资料整理之外,团队师生也在焦家遗址及其周边开展了小规模的考古调查。考古调查包括区域系统调查和遗址调查两大类。前者又被称为全覆盖式或拉网式调查,以全面系统记录调查区域内遗迹、遗物的分布状况为主要目标;后者则是通过对单个遗址的详细调查,了解遗址的环境特征、景观布局、分布范围、堆积特征、文化性质等信息。

通过调查,一方面深入了解焦家遗址本身的范围、延续时代和文化内涵等关键信息,以期持续助力焦家遗址长期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着眼焦家遗址所处的章丘古文化小区,为区域内新石器时代至历史时期的宏观及微观聚落形态变迁研究等问题提供更多新材料和新线索,拓展学术视野。调查工作的开展,也增强了学生辨识陶片、确认遗址的能力,并对田野考古调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挖掘考古品牌多重价值,助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焦家考古工作团队依托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持续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持续完善“课堂—田野—实验室(博物馆)”三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围绕重大历史问题总体安排,更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探索政教学研用融合新模式,在教学、科研、公众普及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创新培养体系。团队秉承以田野考古为根基,以现场实践传授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为基本原则,围绕“立德树人、示范引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育人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切实提升学生的田野工作知识、能力和素质。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整合环境考古、景观考古、动植物考古等分支,系统采集各类信息,科学提取大量人工和自然遗物,积累了较为完整的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开展深入的人地关系研究,力求串联生业考古-手工业考古-“早期中国”产生发展、社会形态和发展模式的研究,探索从田野考古到史前社会考古研究的方法体系和新路径,助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擦亮“公众考古”品牌。探索建设完善山东省首个“公众考古基地”。2022年度,焦家遗址共组织23场次参观、研学活动和15场次48个学术汇报,在活化文化遗产的同时,努力使焦家遗址成为集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文化自信心培养等为一体的社会教育基地,成为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重要阵地。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13个重点遗址中,焦家遗址是唯一由高校负责考古工作的遗址,承担着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新的一年,团队将继续践行“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扎根考古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文明传承的使命与担当,力争打造体现学术前沿、引领示范、开放创新的“焦家考古基地”,使其逐步成为引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两创”的特色阵地。


【供稿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焦文 李虎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张丹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