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寒假期间,山东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百人讲师团”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深入学生群众,取得了良好效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讲师团全面深入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且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对每一个范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师团成员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从人生、学业、职业“三个规划”的角度,为同学们生动形象地讲述个人与社会和国家、自身规划与社会理想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来自黑龙江分队的成员荀源是一名国家助学金的受助生,她讲述了自己在求学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她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十个字好像离我们很远,可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朋友给我的友善和医生的敬业。得知爸爸转危为安的消息,我由衷地感谢医生,感谢他们的努力给了我爸爸再一次活下去的机会,也给我了再一次做女儿承欢膝下的机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大学生讲师团深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是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讲师团面对的大多是低年级的学生,为了加强同学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理解,讲师团创新讲课方式,设置了提问、互动、表演等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热情高涨。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讲师团的许多分队都选择从日常小事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行为层面。“同学们,什么是爱国啊?”、“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爱国就应该大声唱国歌”……讲师团成员在简单的提问中贯穿先贤名言和成语故事,传达出爱国精神新的时代特色。在“爱国”的主题下,讲师团向同学们展示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院士的事迹。情景模拟时,同学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讲师团成员设置商店收银情景,和学生们一起体悟诚信的力量。
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山东大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人讲师团”也在充分实践中不断彰显时代精神,展现青年风采,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山东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百人讲师团”是去年11月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组建的一支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引导学生党员、骨干走进贫困边远地区、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模范先驱故事分享、歌曲学唱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覆盖传播,现宣讲范围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